进入夏季,又到了每年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期。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此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一般在春夏季节,即四月份开始散发,逐渐出现高峰,7、8、9为每年的高发期。”
一提起手足口病,不少家长都十分慌张。因为手足口病多发于婴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因此,及时做好预防十分重要。
关于手足口病,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才能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合理应对,让孩子少受罪。
01
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这种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在生存。
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02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平均是3—5天,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是个常见的传染病。大多数孩子在1周左右痊愈,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肺水肿、脑干脑炎、脑膜炎等疾病。
在出现症状的1周内,传染性最强的,这时病毒最多、毒力最强。在出现症状前和一周之后的时间里,也有传染性,但随和病毒的排出体内和死亡,传染性较弱。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所以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碗筷、床上用品,或者是喝了被病毒污染的水、饮料等,都会被感染。
03
如何发现孩子有无手足口病?
按照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分为5期:
第1期(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绝大多数手足口病在该期能被治愈。
典型的皮疹: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不典型的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多发生在发病后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
少数孩子疾病发展迅速,可能会出现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
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大多数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发病后的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
此期是手足口病的危重期,及时诊断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在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孩子可出现呼吸急促、嘴唇发绀(发青紫),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
此期是手足口病的重症危重期,病死率较高。
手足口病的第5期是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轻症手足口病时
孩子有些发热、食欲不振,手足口臀部出些皮疹,1周左右就好,没其他问题。
这时就不用担心了,对症处理就行了:就是孩子发热时就退热处理;孩子饮食不佳时,就给凉的、软的饮食;多喝水避免脱水就行啦。其他的就是让孩子在家,不出去感染别的孩子,静静的等疾病自己好,不要用抗生素,不要用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住院哦(除了不喝水导致孩子脱水了)。
重症手足口病时
孩子会非常快的出现精神改变(激惹、萎靡),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遇到这种情况,医院,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04
患有手足口,该如何洗手?
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很敏感,所以,建议使用肥皂给孩子洗手,不要使用以酒精为基础的洗手液或者免洗手消液。肥皂使用普通肥皂就行,没必要使用抗菌肥皂,因为这两种肥皂,除菌效果没什么差别。具体洗手的方法,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就可以了,至少洗15秒,这个网上资料特多,就不细讲了。
以下行为之后,都要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
●孩子打完喷嚏、擤鼻涕后要洗手;
●家长给患病孩子换尿布,清理排泄物、分泌物,整理玩具后要洗手。
05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