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脑炎可继发于许多感染及免疫介导的病因。在免疫性因素中,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脑干的炎性疾病,核磁共振具有特征性表现。但CLIPPERS无特异的诊断标准,一部分病例在后期被发现为淋巴瘤或自身免疫疾病的罕见表现。
来自法国的学者Berzeroa及其同事在最近的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中报道了一例类似CLIPPERS的脑干炎病例,最后却发现与抗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病例报道
43岁男患,主因步态不稳及言语含混8月入院,伴眼震、轻度构音障碍及右侧肢体感觉减退。头MRI提示脑桥延髓交界区大片状FLAIR像高信号影,围绕第四脑室及脑导水管周围,伴点状及线样强化(见图1)。脊髓MRI为正常的。脑脊液分析显示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正常,但存在脑脊液特异的寡克隆带。
图1急性期头MRI。急性期MRI特征性表现为第四脑室及脑导水管周围FLAIR高信号(a~c),伴点状及线样强化(d~f)
进一步完善检查排除严重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惠普尔病、结核分枝杆菌、HIV、梅毒、李斯特菌与莱姆病)、淋巴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ANA、ENA、ANCA、抗甲状腺自身抗体、ACE、抗GQ1b抗体与神经肿瘤抗体)等病因。全身18FDG-PET/CT扫描正常。
患者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及复视、必须在外界帮助下行走。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甲强龙1g/d*3d),随后改为口服剂型(泼尼松龙80mg/d,并在3月内逐渐减量)。
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对激素反应非常好。MRI改变快速恢复且患者除了轻微共济失调外,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完全恢复。根据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最终诊断为CLIPPERS综合征。
激素停用后四个月,患者出现了临床复发,表现为复视及步态共济失调加重。MRI显示再次出现导水管周围脑桥-延髓交界区FLAIR像高信号病变,伴点状或结节状强化。
临床复发促使患者再次进行评估,血清学检查显示抗MOG抗体阳性。患者再次启动口服激素治疗,联合硫唑嘌呤mg/d,临床反应良好。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在发病后5年,患者在使用泼尼松10mg/d与硫唑嘌呤mg/d的情况下未再复发。
讨论
本例为一例以脑桥导水管周围MRI增强病变、鞘内自身抗体合成及激素反应性为特征的复发性脑干脑炎。病程初期已排除了重要感染、淋巴瘤及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病因,也不符合多发性硬化的空间多发特征。
最初根据临床以脑桥受累为主、MRI为典型的点状及线样强化、脑脊液炎性改变以及激素反应良好,因此考虑CLIPPERS的诊断。随后,根据停止服用激素后4个月后出现临床复发,再次促使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最终发现抗MOG抗体。
虽然抗MOG抗体曾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被首次报道,但发现其与脑干受累更相关,还可能不伴有脊髓炎或视神经炎。该报道强调了对表现为脑干脑炎的患者检测抗MOG抗体的重要性,尤其是当MRI存在导水管周围脱髓鞘信号时。
阅读推荐:
超了「时间窗」一分钟,溶栓还是不溶栓?病房里来了一位复视患者,我是这样诊断的假如神经科医生来做编剧,剧情居然可以这样编辑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chenkn
dxy.cn题图来源
shutterstock
lilyfighting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