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器
前言随着天气的逐渐转热,又进入了手足口病高发期,我们该如何防治手足口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约20多种)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症状轻微,预后好,但少数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特别是EV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1、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菌者,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2、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可感染。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医院是各种病原集聚的场所,也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三、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2、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伴或发热,发热程度不一。
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型需专科医生诊断!
?3、预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四、如何识别重症病例?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下列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血乳酸升高: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2.0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五、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应该怎么办?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
保持患儿安静,如果出现惊厥或重症迹象请立即送医院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
做好家居环境及患儿物品的及时消毒;
再次强调: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5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
六、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针对手足口病,西药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01肺脾湿热证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伴或不伴发热,咽红、流涎,神情倦怠,纳差、便秘,舌质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甘露消毒丹加减
02:湿热郁蒸证: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清瘟败毒饮加减
03需住院治疗,请各位家长朋友们谨遵医嘱!
七、手足口病会复发么?会!对于手足口病,未病者需防病,已病治愈者更需预防复发!这是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繁多,不同病毒的感染可致使患者再次感染。
与此同时,同一型的病毒在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力亦不持久,更不会终生免疫,因此手足口病的复发率较高。正确识别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及早进行干预,是预防手足口病复发的有效手段!
八、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减少出入人口密集场所:避免接触患儿,本病流行期间(北方4-7月)尽量减少或避免带儿童到游乐场等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家长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清洁:勤通风、晒衣被、勤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勤消毒;
勤洗手:推荐7步洗手法,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的家长和小孩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勤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饮食注意:喝开水,吃熟食,平常要注意给孩子配餐合理,荤素搭配,多饮白开水;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加强身体锻炼:平时多带孩子户外运动,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降低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每天晨起和晚归时都要检查孩子身体:特别是手心、足心、躯干胸背部有无红疹,口腔有无疱疹,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