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蚊虫也开始变得活跃,不管是室内还是户外,都有它们的身影,不提防身上就要多几个红肿瘙痒的蚊子包,令人苦不堪言。蚊子带来的伤害可不止这一点,它们还会传播可怕的疾病,比如乙脑、登革热、疟疾等。
乙脑
01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什么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为日本脑炎、乙脑,是由蚊子传播的脑炎病毒引起。人感染后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引起非特异性发热,严重者会导致有症状的神经侵袭性疾病。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时,通常会非常严重,病死率很高,而存活者中也常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通过接种乙脑疫苗和防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02
乙脑的流行特征
乙脑是一种夏秋季多发的传染病,80%-90%的乙脑病例集中在7到9月,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在流行季节,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蚊子通过叮咬被乙脑病毒感染的猪和动物而携带病毒,带病毒的蚊子再叮咬其它的人和动物出现疾病传播。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在儿童普遍接种乙脑疫苗后,儿童发病有所下降,但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
03
乙脑的临床表现
乙脑具有发病急、进程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最初的症状和感冒相似,发病后可表现为高烧,患者很快出现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登革热
01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斑蚊科)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登革病毒。以发热、皮疹、全身疼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7月到9月是流行高峰期,在我国海南省、广东省等地为登革热的流行区。
0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病毒在伊蚊体内大量繁殖,伊蚊叮咬健康人后感染病毒,一般3至14天发病,通常5至8天。
夏秋季防蚊灭蚊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关键
01
哪些地方容易受到蚊虫叮咬?
蚊虫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时至5时,次高峰在上午9时至10时。因此,人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米范围内较易被叮咬。
02
个人如何做好虫媒传染病的防护?
目前,没有一种有效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孳生;同时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避兔蚊子叮咬。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近两年大年龄组儿童和成人乙脑频发,且愈后大多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或出现死亡。预防乙脑除做好防蚊灭蚊外,还应及时接种乙脑疫苗。儿童可在8个月龄免费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2岁时可接种第2剂;成人在流行季节前1月接种1剂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