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预计今年整体流行强度高于去年。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这种疾病对于宝宝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如何预防?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呢?赶紧提前了解,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有哪些具体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哪些人群容易染上?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如何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治疗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
1.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复。伴有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及时接种EV71疫苗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基本都是由EV71病毒导致。如果既往的手足口病明确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无需再接种。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可以选择接种EV71疫苗。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所以要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游乐园、游泳池等公共场所。
发现自己家孩子、亲戚朋友家孩子或者幼儿园以及学校的同班同学出现口腔疱疹,手、足以及臀部出现皮疹,一定要及时就医;对于居家隔离的患儿应注意消毒、隔离,及时就医,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我们有十五字口诀:
勤洗手、常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
图文整理: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