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上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其中包含大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类,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其中包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脑卒中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平衡和协调运动障碍,心理障碍等。
医院内二科医师就脑卒中患者关心的几个问题解答如下:
01
脑卒中后康复的必要性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目前人类疾病3大死亡病因之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脑卒中患者约余万,幸存者中约有70%~80%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复发率4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
医学证实,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患者能重新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可使30%的存活患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只有6%和5%。
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等),减轻残疾的程度,预防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02
脑卒中的黄金恢复期是多长时间
脑卒中后患者越早接受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会越好,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一般来说,患者越早康复介入越好。只要病情一稳定,就可以进行康复恢复训练。
如果没有接受这种早期的康复治疗,那么在发生脑卒中后的前6个月里,恢复也是很好的。特别是前一个月的时间,一般就决定了预后的好坏程度。
超过6个月以后,也就过了黄金恢复时间了,这时候功能恢复也就慢了。
到了一年以后,再想恢复就难了。这时候功能基本定型,只能考虑进行环境改造,以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
所以,脑卒中后的恢复时间并不长,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恢复情况越好!
03
医院进行吗
很多患者出院回家后,由于本身的积极性不够,又缺乏科学的指导,会出现功能的退步。对于康复训练配合度较低的患者来说,早期的康复训练目标是完成基本训练,学会简单的躺、坐、站、转移;长期目标是尽量减少辅助者的帮助,独立进行日常生活。这类患者建议选择离家较近的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康复训练配合度较高的患者来说,早期的康复训练目标是改善各类功能障碍;长期目标是发掘康复潜力,比如控制步行姿态等,让患者尽早、尽快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通常这类患者可以自行回家进行康复训练,医院寻求康复指导。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平稳的基础之上,来医院复诊的最佳时间是3-6个月一次,复查的项目主要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头颅CT、肢体及语言恢复情况、心理功能的评估等,根据病情作进一步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04
出院患者如何在家自行做康复训练
(一)家属减少不必要的帮忙
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家属总是喜欢代劳,递水杯、拿毛巾,让患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康复专家更希望患者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主动锻炼自己,减少对家人或者器具的依赖。家属不是“保姆”,最重要的是,在家属的监护和指导下,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并防止摔倒及误吸等危险。
(二)康复训练不可急于求成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很多脑卒中患者生病后,想着能尽快康复,就会进行超常规、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但这种急于求成的运动量和运动次数,甚至强度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有害。
(三)学会正确的训练方法
很多患者知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锻炼,但要遵循正确的方法。这就需要在住院期间,认真学习康复知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回家后才可以规范练习。如果训练的方法不对,只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医院
内二科诊疗范围
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各种脑炎、脑膜炎、癫痫、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运用头针、舌针、新穴位放血疗法及各种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偏瘫、失语、面瘫等。
~75
主要医师介绍:
相关图片:
往期回顾
01
医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