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生存的必须条件,吞咽是其最基本的生理活动。然而由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头颈部肿瘤等各种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正常经口进食,并因此而导致误吸性肺炎或因噎呛致死等严重后果,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工作刻不容缓。
在院领导的支持与带领下,我院由神经康复科医生、康复护士,语言治疗师、放射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等工作人员组成一支多学科多专业合作的吞咽障碍治疗团队。对来院的每一位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专业评估与个别化方案设计”。
NO.1
规范的评定流程:神经康复科医生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吞咽功能筛查,疑有吞咽障碍者,及时通知语言治疗师临床评估,语言治疗师团队接到申请单后24小时内由主管治疗师进一步做专科评定、及开展吞咽治疗工作,并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及陪护有关安全进食、卫生宣教等常见问题。康复护士做好患者的日常口腔清洁工作、监督并指导陪护人员给患者进行安全喂食前指导及管饲注意事项等。放射科医师负责患者吞咽造影影像采集的工作,与语言治疗师共同协助完成病人的吞咽造影不同造影剂的准备、影像采集和报告书写。耳鼻喉科医师做喉镜检查判断患者的咽喉部形态结构及声带的运动状态等。
NO.2
定期的康复评定会:由主管康复医生主持,每周定期举行疑难患者的康复评定会,主管医生分析汇报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治疗优势及影响治疗的因素,讨论患者的疗效进程,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并再次细化分工治疗,以便后期的协助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
NO.3
团队治疗的效果:吞咽障碍团队治疗作为我院特色治疗业务,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及区县的病人前来就诊,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自年来,我院在吞咽障碍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每日治疗人数达50人次以上,用导管球囊扩张治愈吞咽障碍的患者达数十例,团队始终以系统全面的吞咽治疗方法为主,以最终拔除患者的鼻饲管,找回患者失去已久的进食乐趣,提高生活质量为长期目标。帮助每一位病友最大程度的恢复自主吞咽功能,重获饮食带来的满足与幸福!让患者重开笑口、吃嘛嘛香!
我院吞咽障碍工作开展如下:
吞咽造影及喉镜检查技术:——吞咽造影被称为评价吞咽障碍“金标准”,我院是西南地区首个引进此技术的康复机构,截至目前已为百余例患者做出了明确诊断及进食指导。
多感觉刺激训练:利用温度觉、本体感觉、嗅觉等多种复合感觉输入刺激神经传导通路,增强感觉反馈;
呼吸道保护训练:旨在增加患者吞咽器官的运动范围及力度,增强对感觉运动的自主控制,避免误吸。主要包括:声门上吞咽法及超声门上吞咽法(保护气管),门德尔松吞咽法(延长吞咽时间)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刺激外周运动神经从而激活肌肉,强化无力肌群,帮助喉抬升,增加咽缩肌力,协调感觉反馈的时序性。
代偿性方式介入:通过改变进食的姿势及调整食物的性状,提高进食的安全性。如:头前屈转头、低头吞咽糊状饮食。
球囊扩张技术的开展:对环咽肌失弛缓病人疗效显著(1)目的:诱发吞咽动作,训练吞咽动作的协调性,强化吞咽肌群的力量,刺激咽喉部及环咽肌的感觉,扩大环咽肌直径。(2)适应症:脑干损伤(如脑干梗塞、脑干出血、脑干外伤等)导致的环咽肌弛缓、鼻咽癌放疗后产生的环咽肌良性狭窄,包括环咽肌完全不开放或开放不完全,吞咽时序性紊乱等。(3)基本操作:1)了解病情及辅助检查2)扩张前物品准备3)经鼻扩张需在库张前表面麻醉鼻腔4)插管:经口腔或经鼻腔插管,使导管球囊置于环咽肌下缘5)扩张6)扩张后可给予地塞米松等进行雾化吸入,防止黏膜水肿,减少粘液分泌。
说话瓣膜技术的应用:应用于早期气管切开的患者,利用单向通气阀,改善说话与吞咽功能,恢复言语交流功能。
儿童摄食-吞咽障碍指导:针对脑瘫儿童、脑炎后遗儿童症等造成的摄食吞咽障碍,在不同时期给予正确的摄食训练与指导。
联系我们
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上课地点:成都市温江区国际医学城八一康复中心听力语言治疗科
联系人
王老师:
何老师:
备注:王红艳老师年曾在医院系统进修吞咽障碍康复,深受窦祖林教授、万桂芳老师的赞赏。
本文来源:川康听力语言治疗平台,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编辑:刘从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