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也到了细菌病毒的活跃期。北京的春季多风沙,飞毛柳絮、花粉粉尘也是重要的致敏因素。学龄前幼儿免疫力较低,极易受到病毒细菌的危害,是传染性出疹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达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病例报告数开始上升,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表示,近些年来,全国手足口病呈现隔年高发的特点,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的强度将高于去年,也就是说年将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庭、学校如何帮助孩子安然度过传染病的高峰期呢?
今天上午我们幼儿园有幸请到了BK3C班级果果小朋友的妈妈,给小朋友们讲解幼儿常见皮肤病、传染性出疹性疾病的预防护理,这位医生妈妈可是专业的皮肤科主治医师哦。课前妈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多次和蔡老师沟通教案,以求所讲贴近孩子生活,便于孩子们理解,看我们的果果妈妈多么专业,多么用心。
幼儿常见出疹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0-5岁儿童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水肿和心肌炎等,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引起。
2、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疱疹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咽部疼痛,影响吞咽。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时伴有发热.检查咽部疱疹多发生于软腭、悬雍垂和舌腭弓等处,呈线状分布。开始为小疱,但很快破裂,所以通常看不到疱疹,而见到浅遗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周围粘膜呈鲜红色充血。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其他出疹性皮肤病
看我们的小朋友们听讲多么认真、专注
那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呢?下面到了老师的提问环节了,我们的小朋都积极踊跃举手抢答。医生妈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小礼物哦-好看好玩又实用的小汽车橡皮
预防小贴士
●勤洗手,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都应该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孩子要洗,大人也要洗。
●喝开水、吃熟食
“多喝热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讲到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病从口入”,所以要对一切孩子吃进嘴里的东西都要谨慎,除了多喝热水之外,还要记住不要让孩子吃半身不熟或不干净的食物,尽量吃已经煮熟的食物。
●勤通风,少拥挤
流行期间,孩子生活的室内要保持良好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也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有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勤消毒,晒衣被
要对孩子的衣被及时晾晒或者消毒(含氯消毒剂),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孩子常接触到的一切物品都要勤清洗消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