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头条?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报道,当地时间月1日晚,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其推特上表示,他的初创企业Neuralink正在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进行接触,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初步的人体试验。
Neuralink开发的脑控装置
马斯克称,植入脑控设备的手术仅需1小时左右。
近日,马斯克在Clubhouse上的演讲中称,Neuralink已给一只猴子装上了“脑控”装置,即将一个无线芯片植入到猴子的头骨中,并用微小的电线将其与大脑连接后,装上脑控装置的猴子可以用大脑玩电子游戏。马斯克强调:“这样做不会让猴子不开心。”
马斯克说:“你甚至看不到神经植入物放在哪里,只知道它在那儿。”马斯克在演讲中还谈到了太空旅行、火星移民、加密技术、人工智能和新冠疫苗。
他说:“Neuralink正在尝试能否利用芯片让猴子们互相玩‘心灵乒乓(mindPong)’的游戏,那会很酷!”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Neuralink团队约有名员工,他们目前正专注于开发一个可实现的“脑机”接口。马斯克把它描述为一个植入头骨的Fitbit。
他说,Neuralink的目标是提高信息从大脑流向机器的速度。
跟上人工智能
据马斯克说,人工智能只会变得越来越聪明。Neuralink的技术有一天可以让人类“一同体验”。
为了说明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这位相信机器智能最终会超过人类智能的创新者指出,他与人共同创立的研究实验室OpenAI和年被谷歌收购的伦敦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Mind都取得了突破。作为DeepMind的早期投资者,马斯克表示,DeepMind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游戏可以赢了。
OpenAI在上个月已经大放异彩,实现了从文本直接生成图像。
马斯克表示,得益于手机、电脑和App,人们实际上已经是“半机器人”了,因为拥有了三级“数字层”。
他说:“通过直接的神经接口,我们可以将大脑皮层和数字层之间的带宽提高许多数量级。我想可能至少有0个、00个,甚至更多。”
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并在记忆、注意力、知觉、思维、语言和意识中起着关键作用。马斯克所指的数字层可以是任何东西,从一个人的手机到他们的社交媒体账户。
马斯克称,从长远来看,Neuralink可以让人类通过心灵感应将概念传递给另一个人,并在他们死后以“保存状态”存在,然后再从机器人或另一个人的大脑中读取。他承认自己正在钻研科幻领域。
在近期内,马斯克希望将Neuralink芯片植入大脑或因脊椎受伤而四肢瘫痪的患者体内,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思考来控制电脑鼠标、手机或其他设备。
马斯克说,Neuralink可能会在下个月左右发布一些新视频,以展示公司的进展。
去年8月的时候,Neuralink曾在三头猪身上现场演示了这项技术。观众看到了其中一头猪发出的实时神经信号,马斯克给这头猪起名叫Gertrude。
Gertrude
文章转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信息发布?
01
第九届中国精神分裂症论坛会议通敬的各位精神科同道:
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生物精神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分裂症工作委员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联盟联合支持,中国医院协办的“第九届中国精神分裂症论坛”,拟于01年6月4日-6日在沈阳召开。
“第九届中国精神分裂症论坛”的主题是“感染、炎症和精神分裂症”,本届论坛议程丰富,将由1个主论坛、14个分论坛、6个培训专场和0个专题会组成,大会主旨报告将涉及精神分裂症的基础、临床、诊断学进展;分论坛将涵盖精神分裂症与炎症、精准治疗、精神病理学、精神药理学、诊断生物学标记物、认知、高危综合征和躯体疾病、医患沟通和社会精神病学,另外还特别设置青年研究论坛;技能培训包括科研设计与写作、住院医师规培、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
在此诚挚邀请全国的精神科同道踊跃报名,积极参会!
现将本次会议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地点:沈阳北约客维景大酒店(沈阳市和平区同泽北街35号)
二、会议时间:01年6月4日14:00-6月6日1:00
三、基本日程:
四、会议注册途径:网上注册或现场注册(会后邮寄发票,到付)
阅读全文
信息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0
多名脑科学相关学者进入第六届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于年10月首次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是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岁左右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他们成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后备军。01年是该项目实施的第六届。目前,已经有部分学会和学会联合体公布了推荐候选人,小编收集了与脑科学相关的学会,具体如下: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38人)在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内,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共收到45位候选人申报材料。01年1月8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召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会议,经1位所属成员学会专家审查,45位申请人符合本项目申报条件,最后专家委员会评选出38位入选人,其中33位由中国科协资助、5位由立项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筹资金支持。
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人名单(按学会编码排序)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收到34位候选人申报材料。经01年1月1日网络初审和01年1月8日答辩终审,拟定位人选。信息来源:brainnews
03
01年SCI杂志影响因子预测!00年终于快要过去了,这一年真是特别的一年,太难熬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乱了套。特别对于我们在北美和欧洲留学工作的同学们,一波高过一波的疫情,一刻都松懈不了。好在疫苗出来了,希望01年能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正常!
作为一只科研狗,不管疫情怎样,文章还是要发的,文章是影响我们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文章发的杂志的分数的涨涨跌跌,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跟看股票似的,涨时欢喜跌时忧。为了跟进杂志的IF变化和发表特点,我们每1-天会出一篇SCI杂志的解析和影响因子预测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读生物、医学杂志,欢迎大家多提建议。
作为年终总结,我们整理了本5分以上的杂志和多本受欢迎的低于5分的杂志的即时影响因子(有点贺岁片的感觉,^_^),并跟影响因子相比,计算了涨跌百分比。因为即时影响因子会比实际影响因子低,涨了杂志的百分比应该会高于表中数字。
先引用一下我们在年预测影响因子的文章“大侠留步!打开看看你投的SCI杂志年影响因子涨了没有”中对影响因子的背景介绍。
怎么计算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对科研人员重中之重的数据。影响因子的计算是某期刊N-1,N-这两年发表的论文在N年的平均引用次数。以年为例,将在年6月出的新的影响因子叫“年度影响因子”,是年和年某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在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杂志在年和年发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总数。即时影响因子与实际影响因子当前根据以上计算公式算出来的影响因子是即时影响因子,而不是实际影响因子。尽管目前已经快进入01年度,仍然有一些00年度的引用还没有显示在数据库中,所以即时影响因子一般是低于实际影响因子。对于预测出的分数处于界限状态的杂志,请各位还需自己小心谨慎,可得看好了,界限状态的没人能说的准。但如果某杂志的及时影响因子是4.9,.9,0.98这种边缘情况,这样的杂志实际影响因子能破镜进入下个境界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我们一起抢先看看00各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吧。继续阅读文章来源:精准医学
?心身大咖?
陈生弟教授:中国帕金森病指南(第四版)解读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于00年1月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陈生弟教授作为全部4版的中国帕金森病指南的重要参与者,对本次指南更新进行了深入解读。
以下是对指南解读的内容摘要:
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更新疾病修饰疗法的推荐。疾病修饰治疗的目的是既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又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包括司来吉兰等。更新左旋多巴治疗的推荐。疾病早期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根据需要可以作为首选,但应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更新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不伴智能减退的推荐。若因特殊工作之需,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可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或恩他卡朋双多巴片(LCE)。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新增冻结步态的药物治疗推荐:增加复方左旋多巴剂量或添加MAO-B抑制剂和金刚烷胺可能奏效。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新增司来吉兰和莫达菲尼治疗白天过度嗜睡。冲动强迫行为(ICBs)作为一项新内容写入了指南。ICBs包括冲动控制障碍(ICDs)等,ICDs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有关,尤其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ICBs日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由于临床处理比较棘手,重在预防。提问环节中,陈生弟教授在线上回答现场医生对指南更新的提问,摘要如下:
陈教授认为:根据患者不同需求和运动症状,在帕金森病早期可以选择小剂量LCE改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小剂量LCE不增加异动症风险。
?心身实践?
非自杀性自伤的七大管理要点非自杀性自伤(NSSI)指个体直接、故意损害身体组织,但并不打算造成死亡。切割是NSSI最常见的形式,其他形式包括烧灼、刮擦/划伤皮肤、干扰伤口愈合、击打、咬伤、自我投毒,以及有目的性地参与非娱乐性的高危活动等。
尽管大部分实施NSSI的个体并没有寻求死亡的意图,但自杀观念往往先于NSSI出现,而反复实施NSSI也是日后自杀未遂的高危因素。
一项系统综述显示,NSSI在青少年及年轻成人中最为常见,1-14岁是高峰期。NSSI在青少年中的发生比例为7.5%-46.5%,在大学生中为38.9%,在成人中为4%-3%。
目前尚无一种药物显示出针对NSSI的一致性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辩证行为治疗(DBT)有效,但对于正处在紧急危机中的患者可能远水不解近渴。以下简要介绍成人NSSI的管理要点;青少年NSSI与之存在细微差异,如需要父母观察及降低蔓延风险等,但以下内容也可参考。
一、探讨患者实施NSSI的原因。
确定患者发生NSSI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与其共情,并将我们置于一个更理想的治疗位置。
目前报告最多的NSSI动机包括应对痛苦及对他人施加影响。一项系统综述中,患者自我报告的NSSI原因还包括:因为存在积极的感觉而惩罚自己、惩罚他人、应对解离状态(如,主动追求麻木感)、寻求感官刺激(如,制造兴奋感)、避免自杀(如,摆脱自杀观念)、维持或试探界线、表达或应对性倾向等。
探索患者实施NSSI的动机时,应确定这一行为是否基于真正的自杀欲望。鉴于NSSI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存在相关性,有必要针对患者评估一切潜在的精神障碍,并开展相应的精神科治疗。
二、开展自杀风险评估。
无论患者因何种原因实施NSSI,都有必要开展个体化的、全面的自杀风险评估,以找到可变、不可变的高危因素及保护性因素,供制定治疗方案时参考。
自杀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当前及过去实施NSSI的冲动,既往NSSI及自杀未遂史,接触到致死手段的机会,以及遵循安全计划(safetyplan)的能力。
三、避免渲染NSSI的危险性及重要性。
如果患者的NSSI受真正的自杀冲动和/或潜在精神障碍所驱动,那么你可能会考虑开住院单和/或开药。
然而,由于大部分NSSI并非由真正的自杀冲动所驱使,医生的过度反应可能会在无意中向患者传递一种信息,即自伤是维持他人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式,进而强化他们在痛苦时以此方式寻求支持的行为。并且,过度反应也无助于患者理解及应对自伤行为背后的原因。
四、避免让患者接触到致死方式。
避免让患者接触到枪械、锐器、药物、可能导致窒息的物件及家居中的潜在毒物,可有效降低自杀率,也可降低个体实施NSSI的可能性。
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反复询问患者是否获取了新的工具,并且倾听患者是否有未主动告知的相关信息。另外也有必要询问,患者是否将某些已有的手段转移到其他更便于使用的地方。
五、完善安全计划。
书面的安全计划包括一系列危险信号(如,想法、意象、心境、情境、行为)的清单,应对策略(如,外出散步、锻炼、从事兴趣爱好、与亲朋好友社交),以及4小时危机援助热线、急诊、精神心理科医生的联系方式等。
自杀预防资源中心(SPRC)提供了安全计划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