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年WHO全球进行调查发现超过5%的人群(约4.66亿)有听力健康问题,其中约万为儿童。听力健康也是健康中国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在15岁以下儿童中,60%的听力损失归因于可预防的原因。
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二个“全国爱耳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开展爱耳日宣传咨询活动,宣传预防听力损失的保健知识,现场共进行健康科普宣教、咨询百余人次。希望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爱耳护耳意识,防治结合,保健护航,助佑儿童健康成长。
如何保护宝宝的听力?
听力损失的病因较复杂,家长应了解与宝宝出生时听力损失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孩子要定期做听力筛查,3周岁前每6个月应接受一次听力监测。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包括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等);颅面形态畸形;出生体重低于克、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新生儿窒息等。
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而有的宝宝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能出现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损失。因此,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密切注意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可疑听力有问题应及时就医。
如何发现宝宝有无听力障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它分为五个阶段,即初筛(出生后3天)、复查(出生后42天)、全面诊断评估(出生后3个月)、听力干预(出生后6个月)和长期随访,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切莫惊慌,应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1.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
2.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
3.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长期以来,中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已经受到极大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干预的策略已经让中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有了较好的干预效果,做到了聋而不哑。
听觉是重要的学习通道之一,由于敏锐的听力对于言语、语言及全面正常发展的重要性,即使是轻度、单侧及高频听力损失的儿童也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和交流困难,是学习困难的高危人群,但其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中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有听力障碍随访管理系统和早期干预康复可以帮助所有的听力障碍儿童。
儿童耳鼻咽喉保健门诊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