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精选帕金森病文章集锦

时间:2021-7-26 11:34:42 来源:脑干脑炎

年4月11日,我们将迎来第24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正值“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精选~年帕金森病20篇文章集锦,让我们一起回顾吧!

经颅脑实质超声的黑质高回声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旭柳房亚兰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6卷第1期第46-49页

摘要:

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1]。有研究表明,黑质(substantianigra,SN)是PD病理生理学中重要的结构之一,甚至可以认为是唯一可信的与神经元丢失密切相关的脑结构[2]。该中脑核团中神经元丢失和多巴胺含量缺乏通常导致运动障碍的发生[3]。经颅脑实质超声(transcranialultrasound,TCS)可以观察黑质结构,且具有创、便捷、经济的优点,更易于在临床广泛推行开展。自年BECKER等[4]首次报告了PD患者的SN超声高回声性(SN+)以来,许多研究开始投入证实TCS对于PD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目前欧洲神经科学联盟和我国最新的PD诊断指南都认可了TCS的辅助诊断价值,但迄今为止,对SN+形成的机制、统一的判定方法、PD患者SN+的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知仍没有十分明确。本文就现阶段关于TCS对PD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全文链接:

以精神症状起病的PLA2G6基因突变帕金森综合征1例

作者:宋彬喻绪恩张亮亮石永光张杰沙从波陈林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5卷第12期第-页

摘要:

磷脂酶A2第6型基因(phospholipaseA2type6,PLA2G6)突变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遗传与临床异质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归类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dystonia-parkinism,D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早发性帕金森病[1]。DP患者多于青年期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首发症状可为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早期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用抗精神病药后肌张力障碍可能被诱发或者加重,治疗主要是改善肌张力和控制精神症状,总体预后一般[2]。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全文链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杨改清蒋胶胶冯丽红徐志强胥丽霞祁萌萌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第45卷第11期第-页

摘要: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率,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同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OSAHS将患者分为OSAHS(+)组(55例)及OSAHS(-)组(53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功能障碍是PD患者最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其发生率为53.7%。合并OSAHS的PD患者,性功能障碍、多汗、疼痛的发生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SAHS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P=0.)。结论OSAHS与PD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全文链接:

磁共振线性测量指标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与帕金森病的价值

作者:沈明程敏范洋溢高旭光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5卷第9期第-页

摘要:

目的比较几种磁共振线性测量指标在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PS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临床可能的和很可能的PSP患者28例、PD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30名,测量计算中脑与桥脑直径比(midbraindiameter/ponsdiameter,Md/Pd)、第三脑室宽度与额角最大间距比(widthofthirdventricle/distanceoffrontalhorns,V3rd/FH)、中脑被盖部直径(midbraintegmentumdiameter,MTEG)以及大脑脚角度(angleofcerebralpeduncle,ACP),并对它们作为PSP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PSP组患者Md/Pd和MTEG小于PD组和健康对照组,V3rd/FH和ACP大于PD组和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的计算,Md/Pd诊断PSP的价值最高,其次是MTEG,其中Md/Pd在约登指数最高点诊断P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和98.2%。结论Md/Pd、V3rd/FH、MTEG和ACP几种线性测量指标均对PSP与PD的鉴别有诊断价值,Md/Pd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最适于临床推广应用,MTEG测量也简单直观,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比较高,V3rd/FH和ACP对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全文链接:

磁敏感成像结合传统影像技术用于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针道设计

作者:黄辉崔桂云路莉祖洁崔晨晨张伟董瑞果江慧于成徐凯肖其华于如同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5卷第5期第-页

摘要: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帕金森病DBS手术术前针道及靶点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3DT1平扫和增强扫描、T2轴位和冠位扫描及SWI扫描。每例患者针道设计:单侧分中央、前方、后方、内侧及外侧共5个针道,双侧共10个针道。本研究10例患者总计个针道,比较每个针道在T2像、T1增强像及SWI上血管分布情况。测量每个针道在SWI及T2轴位上STN的宽度。结果T2像上12%的针道有血管分布,主要是硬脑膜及脑表面血管。T1增强像上22%针道有血管,主要分布在脑表面及脑组织内,以动脉性血管为主。SWI上62%针道有血管分布,相对于T1增强像与T2像能更多显示额外的脑组织内小血管,特别是小的静脉血管。轴位上SWI显示的STN的宽度明显小于T2像。结论SWI与T1增强像及T2像结合可优化DBS术前针道设计,减少术中穿刺损伤血管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SWI与T2像结合可科学确定STN的边界。

全文链接:

以帕金森症状起病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1例报告

作者:梁慧胡诗俊刘涛文国强文刚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5卷第3期第-页

摘要: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spinocerebellarataxia17)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临床表现类似于亨廷顿病、肌张力障碍与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1]。SCA17是由6号染色体上的TATA-box结合蛋白(TBP)基因编码区的CAG/CAA重复数扩增所致。正常的等位基因为25~40次CAG/CAA,50次或以上CAG/CAA重复数为完全外显等位基因,介于43~49次CAG/CAA的等位基因表现为部分外显(约50%~80%)。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41~42次CAG/CAA重复数是不是导致本病的低外显率等位基因,但是近些年陆续有少许关于41~42次重复数所致该病的相关报道[2-3]。我们报道1例携带42次CAG/CAA重复扩增数的SCA17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帕金森症状、进行性加重的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类似于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P型起病并逐渐累及多个系统的MSA。

全文链接:

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认知与脑功能连接研究

作者:白莹莹张红菊李中林王升辉李永丽尤阳秦玉龙张杰文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5卷第1期第1-6页

摘要:

目的探讨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withREMsleepbehaviordisorder,PD-RBD)患者认知功能以及其蓝斑下核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纳入PD-RBD患者20例,不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withnoREMsleepbehaviordisorder,PD-nRBD)患者23例和正常对照者(normalcontrol,NC)21名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三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双侧蓝斑下核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结果PD-RBD组DOT-A(P=0.)、SDMT(P0.)、SCWTB(P=0.)、SCWTC(P=0.)、AVLTN1(P0.),N2(P0.),N3(P0.),N4(P0.),N5(P=0.),N6(P=0.)和PD-nRBD组DOT-A(P=0.)、SDMT(P0.)、SCWTB(P=0.)、SCWTC(P=0.)、AVLTN1(P0.),N2(P0.),N3(P0.),N4(P=0.),N5(P=0.),N6(P=0.)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与NC组相比,PD-RBD组双侧蓝斑下核分别与双侧楔前叶、双侧小脑的功能连接均减弱,PD-nRBD组右侧蓝斑下核与双侧小脑连接增强;PD-RBD组左侧蓝斑下核与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与ROCFT临摹部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P=0.),右侧蓝斑下核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与SCWTC、ROCFT临摹部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P=0.;r=0.,P=0.)。结论PD-RBD和PD-nRBD患者均存在注意力/执行力及记忆力损害,但仅PD-RBD患者蓝斑下核与认知相关脑区出现功能连接异常,并参与引起PD-RBD患者注意力和视空间能力的下降。

全文链接: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神经系统表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1例

作者:周锐意周泳芬罗日鑫曾昭豪毕伟朱丽红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5卷第1期第57-59页

摘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种主要为隐球菌属中的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及格特变种[1],为条件致病菌[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恶心和呕吐;累积脑实质时可引起肢体瘫痪、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有少数患者为脑炎后继发脑室系统积水以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症状[3],给诊断带来困难,导致误诊率和死亡率升高。现报道1例以发热、头痛、帕金森综合征为表现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诊疗水平。

全文链接:

帕金森病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凯琳唐北沙徐倩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12期第-页

摘要:

近年来,作为遗传与环境之间纽带的表观遗传修饰与PD发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表观遗传是指在没有DNA序列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基因表达或功能的改变[1]。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DNA羟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介导的基因表达变化等。本文将着重从上述四个方面介绍PD相关的表观遗传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误诊为帕金森综合征的肌张力障碍25型1例报告

作者:杨改清胥丽霞徐志强张晓艺张东亚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11期第-页

摘要:肠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多数为散发病例,少数有家族史,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关于基因突变对该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发现和证实。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姿势异常、重复动作等,与特发性震颤、舞蹈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有明显区别,不易误诊。但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报告1例经基因确诊的类似帕金森病表现的肌张力障碍患者,经基因检测出GNAL基因突变,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肌张力25型,通过该病例,加深临床医生对肌张力障碍基因诊断的认识。

全文链接:

帕金森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谢春格聂坤王丽娟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11期第-页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近50%[1],认知功能障碍累计发生率高达80%以上[2],两者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3]。近期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尤其心血管系统调节障碍与认知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4],有望成为预测认知障碍指标。本文将就帕金森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帕金森病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为血压调节异常,血压调节异常又分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仰卧位高血压(supinehypertension,SH)和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hypotension,Postprandialhypotension,PPH)[5]。帕金森病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主要有间碘苄胍(metaiodbenzylguanidine,I-MIBG)心肌显像和心率变异性分析(Heartratevariability,HRV)等[5]。本文将分别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客观评估与认知的关系两方面阐述。

全文链接:

枸杞多糖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和神经保护效应

作者:陈浩张皓洁师亮李滢昊任衍康景玮王燕宏李新毅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10期第-页

摘要: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barumpolysaccharide,LB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经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和LBP处理后,用爬杆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行为表现,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存活情况,并用生化技术对中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MPTP制备的PD模型小鼠爬杆实验得分远低于对照组(3.53±1.32vs.7.61±1.53,P0.01),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有大幅减少(±31vs.±,P0.01),中脑组织SOD、GSH-Px和CAT酶活力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L-DOPA处理的小鼠爬杆实验得分较MPTP组有大幅改善(6.87±1.51vs.3.53±1.32,P0.01),但TH阳性神经元数量仍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63vs.±,P0.01),中脑SOD、GSH-Px和CAT酶活力甚至低于MPTP组小鼠,而MDA含量则高于MPTP组(P0.05)。经过50mg/kg和mg/kgLBP处理的小鼠爬杆实验得分均高于MPTP组(5.07±1.28vs.3.53±1.32;5.20±1.37vs.3.53±1.32,P0.01),而低于对照组和L-DOPA组(P0.05);TH阳性神经元数量也较MPTP组(±78vs.±31;±38vs.±31,P0.01)或L-DOPA组(±78vs.±63;±38vs.±63,P0.01)明显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P0.01);SOD、GSH-Px和CAT酶活力均较MPTP组或L-DOPA组有显著升高,MDA含量则较上述两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LBP能有效降低PD小鼠中脑氧化应激损伤,对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症状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心然魏倩倩商慧芳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10期第-页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和路易体沉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PD尚无根治方法,仅能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然而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时也可采用脑深部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治疗[1]。即使经过这些治疗,仍有部分患者的某些运动症状缓解不佳或出现一些致残性症状,如姿势异常、流涎、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症状等。国外大量文献证明,针对这些难治症状,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然而国内涉足此领域者较少。因此,本文对肉毒毒素在P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帕金森病合并痴呆患者经颅超声特点

作者:袁晓利田玉玲房亚兰赵娅蓉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9期第-页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不合并痴呆(Parkinsondiseasewithoutdementia,n-PDD)与帕金森病合并痴呆(Parkinsondiseasewithdementia,PDD)患者的经颅超声(transcranialsonography,TCS)特征。方法对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的例受试者(58例PDD、64例n-PDD、41例对照)行经颅超声检测黑质(substantianigra,SN)回声、第三脑室(thirdventricle,TV)宽度等指标,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Hoehn-Yahr(H-Y)分期等进行评估,分析黑质(SN)回声、第三脑室(TV)宽度与认知功能(MMSE、MoCA)的关系。结果PDD组TV宽度、SN+率明显高于n-PDD组和对照组[TV宽度分别为(7.2±0.4)、(5.8±1.0)、(5.8±1.1),F=43.48,P0.;SN+率分别为(87.93%,85.94%,9.76%),χ2=83.,P0.];根据SN强回声阳性及阴性将PDD组分为SN+组和SN-组,SN+组年龄(t=2.16,P=0.)、Hoehn-Yahr分期(χ2=7.,P=0.)、NMSQ评分(t=2.37,P=0.)均明显高于SN-组。第三脑室宽度与各项临床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黑质强回声阳性与H-Y分期(r=0.,P=0.)、UPDRS-Ⅲ(r=0.,P=0.)、NMSQ(r=0.,P=0.)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程、MMSE、MoCA等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TCS测量SN无法鉴别PD患者是否伴有痴呆,而测量第三脑室宽度对鉴别PD患者是否伴有痴呆有一定的帮助,并对PD患者是否进展为PDD起一定的预测作用。

全文链接:

帕金森病患者的低铜蓝蛋白血症与黑质异常铁沉积的相关性

作者:丛日博贺娟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6期第-页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低铜蓝蛋白血症与黑质异常铁沉积的相关性,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55例作为PD组,其中血浆铜蓝蛋白浓度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25例(PD1组),血浆铜蓝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PD2组),同时选取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25例,以上研究对象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后测量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尾状核、壳核、丘脑、前脑白质的相位值,并取双侧脑区相位值的平均值为相应脑区的相位值。各脑区的相位值进行比较,将PD2组的相位值与铜蓝蛋白的水平、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组黑质相位值比对照组相位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组与对照组的其他脑区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D2组黑质的相位值比PD1组、对照组的黑质相位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1组与对照组的黑质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2组UPDRS-Ⅲ评分与黑质相位值呈负相关(r=-0.,P0.),铜蓝蛋白水平与黑质相位值呈正相关(r=0.,P0.),而PD2组的Hoehn-Yahr分级、病程长短与黑质相位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铜蓝蛋白水平低的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相位值更低,这说明铁沉积更严重,血浆铜蓝蛋白的减少可能加剧了黑质的铁沉积,测量铁沉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血浆铜蓝蛋白的测定相结合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治疗。

全文链接: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青年脑干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江娇美张明漆学良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5期第-页

摘要:

目的分析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脑干脑炎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例患者3h视频脑电图正常。1例患者脑脊液细胞数正常,1例增多。2例脑脊液蛋白均升高。脑脊液病毒筛查、血清及脑脊液抗NMO抗体IgG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阴性。2例患者颅脑MRI均表现为双侧中脑对称性异常信号伴软脑膜增多强化。2例患者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及美多芭等治疗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脑干脑炎可致对称性中脑病变,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联合抗帕金森药治疗有效。

全文链接:

P2X4过表达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佳琳花菲菲张英英侯炳辉谢安木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3期第-页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P2X4基因对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中脑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20):(1)对照组,(2)6-OHDA组,(3)单纯目的基因(RNA-P2X4)组,(4)目的基因(RNA-P2X4)+6-OHDA组,(5)单纯阴性病毒(P2X4-NC)组,(6)阴性病毒(P2X4-NC)+6-OHDA组。根据分组情况分别于大鼠左侧黑质定向注射携带目的基因的慢病毒或阴性病毒和(或)6-OHDA或等量生理盐水。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数;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黑质中P2X4R、caspase-1及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P2X4-NC+6-OHDA组比较,RNA-P2X4+6-OHDA组P2X4R(1.±0.vs.0.±0.,P=0.0)、NLRP3(0.±0.vs.0.±0.,P0.0)、caspase-1(0.±0.vs.0.8±0.,P0.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2X4在P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P2X4激活后可增加NLRP3炎性体和caspase-1的表达,促进炎症及凋亡反应,有潜在的神经损害作用。

全文链接: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

作者:唐雨诗潘玉君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2期第75-79页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中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sleepbehaviordisorder,RB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早期PD患者例,根据是否合并RBD分为伴RBD组(51例)和不伴RBD组(7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D患者RBD的危险因素。结果例早期PD患者中RBD发病率为40.80%。单因素分析显示伴RBD组的年龄、强直型PD、改良的Hoehn-Yahr(H-Y)分级、冻结、便秘、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legsyndrome,RLS)均显著高于不伴RB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显示便秘(P=0.,95%CI:1.~12.,OR=12.)和RLS(P=0.,95%CI:1.~12.,OR=6.)是早期PD患者伴发R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便秘或RLS的早期PD患者易出现RBD。

全文链接:

帕金森病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比较

作者:王会王玉才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2期第70-74页

摘要: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与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diseasewithdementia,PD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损害特点。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文版神经精神问卷(CNPI)评估75例AD与63例PD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1)认知量表评分:AD组与PDD组在MMSE总分、MoCA总分、CNPI总分及AD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oCA亚项分析,AD组记忆力(2.17±0.65)比PDD组(2.44±0.50)患者减退更严重(P0.01);而PDD组(3.73±0.70)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比AD组(4.01±0.76)受损更严重(P0.05)。(2)CNPI量表分析:与PDD患者(19.41±3.52)相比,AD患者有更低的CNPI评分(15.31±3.16)(P0.05)。CNPI亚项分析:与AD组相比,PDD组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幻觉、抑郁、激越,分别为55.6%、54.0%、52.4%(P0.05);与PDD组相比,AD组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焦虑、淡漠、易激惹,分别为53.3%、52.0%、49.3%(P0.05)。结论AD及PDD在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均有差异,结合病史及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有助于AD与PDD的鉴别。

全文链接:

唾液α-突触核蛋白和DJ-1蛋白水平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鹭芬陈燕美蔡优生娄安辉叶钦勇陈晓春

发表出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1期第1-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唾液α-突触核蛋白和DJ-1蛋白水平在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7例,健康对照组27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HohnYahr分期、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Ⅱ/Ⅲ、嗅觉得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病情评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定量测定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和DJ-1蛋白含量,所得数据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并分析与年龄、性别、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组的α-突触核蛋白浓度(.02±16.09pg/mL)和DJ-1浓度(6.07±3.23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α-突触核蛋白浓度(.51±25.79pg/mL)和DJ-1浓度(8.43±4.33ng/m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对于区别PD和正常对照组,α-突触核蛋白和DJ-1蛋白水平的敏感度分别为55.56%、77.8%,特异度分别为89.19%、55.6%。PD患者的年龄、性别、UPDRS-Ⅱ/Ⅲ评分、Hohn-Yahr分期、嗅觉得分、MMSE评分、MoCA评分与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DJ-1蛋白浓度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唾液α-突触核蛋白和DJ-1蛋白水平可能是PD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

全文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bx/12507.html
热点排行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增强记忆力至……【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