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3~7天,多数突然起病。约半数患者于发病前1~天或发病的同时有中、低热(38°C左右),伴乏力,可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感冒样症状,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1.轻症病例发病期主要以手、足、臀皮疹及口痛为特征。由于口咽痛影响进食,婴儿可表现为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或口唇。手、足等远端部位及臀部、躯干和四肢成簇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无疼痛瘙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在5~10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不留瘢痕。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病情温和.病程自限,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7-1个月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往往出现在皮疹后~4天,表现为头痛呕吐、精神差嗜睡、易激惹、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抽搐;中枢性瘫痪或急性弛缓性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或脑疝者出现剧烈头痛、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前囟隆起、呼吸节律不规则或停止、球结膜水肿、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椤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肝脏肿大。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急症处理诊断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