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烟台市民更好了解本地名医,加深市民对身边医生的了解,搭建和谐医患关系新桥梁,山东广播电视台烟台记者站特推出“名医在身边”系列专访,访烟台名医,展现名医背后的故事。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采访到滨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
滨医院(下称“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经过近几年的磨练提升,跻身烟台市神经内科前三甲之列,规模也在该院所有科室中居前,值得注意的是该科室女职工占比77.8%。近日,神经内科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谁说女子不如男”,这里的女兵藏龙卧虎,有擅长脑血管、癫痫等疾病的詹焱主任医师,有精通康复治疗技术的王道珍主任医生,有热衷于脑血管病基层服务的唐友梅副主任医师,有擅长老年痴呆病以及慢性病治疗的周艳玲副主任医师……,在“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采访到这些劳模“女标兵”们。
多面手詹焱
带领科室锐意进取
20岁的小姑娘花花(化名)来自牟平,去年夏天因一次罕见的脑血管病险些致命,医院后,来到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在詹焱主任的带领治疗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据了解,医院时花花已因高热昏迷16天,查看患者情况后,詹焱主任第一时间紧急开展课内以及院内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反复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诊治经过,找原因、分析病情,并通过患者头颅MRI的表现、脑脊液结果等,结合患者有长期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病史,最终诊断花花患有较为罕见的因药物所致热射病。
诊断明确后,詹焱迅速采取措施,启动脑保护、抗炎、物理降温等治疗,在医院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下,花花终于在昏迷近20天后清醒了,当她喊出“妈妈、爸爸”时,患者年近六旬的父母当场失声痛哭。
“看着患者可以说话、吃饭,瞬间所有的辛苦均烟消云散,病患与家属的笑容胜过一切的奖赏。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为了将健康与生命托付于你的人,自己作为医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詹焱告诉记者。
这就是詹焱,一个严谨、敬业,以“救人”为乐趣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滨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从事临床工作已近20年。年来到滨医院,年带领科室获得了院内第一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经过近2年多的努力,神经内科现在已成为卫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胶东地区脑血管防治中心、山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同时,詹焱鼓励下面的业务骨干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亚学科建设,如血管介入、康复医学、帕金森病的诊治等,现在神经内科拥有卒中中心、神经康复、癫痫、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四个亚学科。
老师,是詹焱的另一重身份。医院的老师,詹焱一直坚持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坚持给学生授课。亲自督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参与省级精品课的申报,不断加强青年医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有努力就有收获,在年,神经内科年轻医生在院内、省内的讲课、病例报告会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加强教学与临床工作的的同时,詹焱也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多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厅级课题十余项,累计使用课题经费50余万元。詹焱从年开始对神经干细胞进行研究,是国内该方向研究较早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尤其是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受到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詹焱发表SCI文章及核心期刊文章13篇,在她的影响下,科室年发表SCI文章3篇,年已确定发表的SCI文章已有3篇。
康复第一人王道珍
用专业成就患者康复之路
刘女士今年53岁,曾经是一位脑干出血的病人,医院时,病人气管切开,语言、四肢活动、吞咽功能均有障碍。之前刘女士一直进行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后转入神经内科找到王道诊主任医师进行康复治疗,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病人恢复良好,已经能够下地走路,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治疗措施。”王道诊说,针对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问题,运用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心理认知治疗等现代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为康复患者提供服务。同时,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优势,配合针灸、按摩、艾灸、雷火灸、中药等技术,为患者康复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王道珍说,需要康复的许多患者都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这更需要医护工作者对患者的关爱、鼓励和诱导,“我们的医生、护士是为了爱而工作,希望通过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到最佳水平,让患者生活质量不仅有‘长度’,更有‘宽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家庭、社会等负担,甚至重返工作岗位。”
王道珍,是滨医院神经内科的另一位“女标兵”,人称“滨医烟台附院康复第一人”,年毕业于滨洲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年在青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培训班学习3个月,同年在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6个月,年晋升主任医师。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主任、学科带头人。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至今,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抢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脑血管病、头痛、头晕、神经免疫病、神经康复等疾病的诊治。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脑中风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偏瘫失语等残障情况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若这些患者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残障的发生率也会远远减少。在巨大的残疾人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将出现“井喷”现象。因此,王道珍率领的康复团队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坚信,“技术”与“爱”是患者康复之路的最好保障。
爱心天使唐友梅
有温度的医者最暖心
采访当日下午,记者在神经内科门诊处见到唐友梅副主任医师,前来问诊的病人及家属络绎不绝,其中老年人居多,“我是专程挂的唐主任门诊,医术高,也不嫌弃我们老年人麻烦,给我们叮嘱的很细致,我每次都找她。”一位前来看病的大爷竖起大拇指向记者赞许道。
“今天上午门诊量近30个,一天下来的话怎么也得有50个,挺辛苦,但是看到病人满意也很充实快乐。”唐友梅告诉记者。
唐友梅,是滨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筛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年,对神经内科疾病诊治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癫痫、帕金森氏病、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脱髓鞘病等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脑梗死的治疗经验丰富。
同时,在神经内科,唐友梅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就是负责脑血管病的基层联络。
“作为急性脑医院,我们有责医院收治更多的脑卒中患者,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争取让每个脑卒中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唐友梅说道。
家住牟平70多岁的王大爷,晚饭后突然出现语言障碍、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意识不清,被家人紧急医院进行救治,医生为其确诊为脑梗塞,但医院并不具备独立动脉溶栓的技术,医院医生紧急向唐友梅求助,唐友梅在了解情况后,紧急为老人安排绿色通道进行救治,三个小时后,老人堵塞的脑血管打通,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未留下后遗症,一个礼拜后病人康复出院。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心里只有患者,为了患者,唐友梅的爱心不分场合,为了患者,他鞠躬尽瘁,躬身践行医者责任。
开拓者周艳玲
解决神经变性病病人困扰
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目前开设了神经变性病门诊。主要针对记忆障碍和运动障碍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经心理疾病。
神经变性病门诊主要领头人是周艳玲副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内科学副教授,博士在读。从事临床工作19年,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从事神经心理及变性病的研究,特别在神经变性病:帕金森、认知障碍及神经心理疾病有深入研究。
据周艳玲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AD)是最常见的痴呆,约占60%。大脑的改变有:脑普遍萎缩,以海马及相应皮质部位最明显,神经元明显减少、消失,有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65岁老年人的患病率约6%,以后每5年增加1倍,超过85岁老人患病率超30%。
而滨医烟台附院记忆门诊可以针对记忆减退的病人做相关神经心理量表的筛查,以进一步评定记忆减退是正常的老化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从而开始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拟开展的工作为神经心理量表与神经影像进一步结合,进行相关的研究。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帕金森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疾病。周艳玲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为此,在周艳玲等人的带头下,近日滨医烟台附院成立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主要诊治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的诊治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外科联合成立帕金森病诊治团队,可以开展DBS手术,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让帕金森病人可以很好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藏龙卧虎,在这些“女标兵”的相互配合下神经内科已发展为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深受百姓信赖,床位也由最初的35张床位扩展到张。正如詹焱主任所说,“我们的成就不止于几个人,而是整个科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像科室的曲晓宁大夫晚上生孩子,下午还在上班;像周蓉大夫,一天三台脑血管造影介入手术,从八点到你们下午三点采访时还没下班……在滨医烟台附院神经内科,每个医护都是‘标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