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约转载ldquo关于传染病

时间:2021-9-15 13:22:00 来源:脑干脑炎

“关于传染病防控知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每年的春夏季节是流感、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极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引起爆发流行。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小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冬春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儿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造成暴发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高发。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因此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1、为了更好的预防水痘,建议家长带小孩接种2剂次的水痘疫苗。在12-24月龄接种第1剂,满4岁接种第2剂;如果是4-14岁儿童,两剂之间最少间隔3个月;如果是15岁及以上人群,两剂之间最少间隔4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接触患者的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物品后要立即彻底洗干净;勤晒衣服和被褥;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合理作息;做好房间、地板、玩具等的清洁消毒。

三、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疹子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大家的幸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请家长在配合做好以上防范工作的同时,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请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医院就诊,同时,让孩子充分休息,痊愈后再回校(园)上课。

玉屏县教育局

年4月9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bx/12737.html
热点排行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增强记忆力至……【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