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预防手足口病,保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2021-9-20 17:09:09 来源:脑干脑炎

沿溪镇大光完小附属幼儿园告家长通知书

家园携手,预防手足口病,保孩子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二、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三、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四、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五、什么时候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六、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七、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护理要注意哪些事项?

手足口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病后一周内。若小朋友感染了手足口病,其近期接触过的一切用品都有可能携带病毒,应彻底消毒,包括毛巾、漱口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衣服,甚至是饮食饮水、排泄物等,必须尽快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即开水煮15分钟以上;耐高温的产品推荐隔水蒸15分钟后再烘干;不耐高温或无法蒸煮的东西,比如塑料制品、家具等,可以使用1∶40稀释的84消毒液浸泡或反复擦拭,时间须在15分钟以上(消毒完成后注意要及时擦去残留的消毒液,以防入口)。

布类制品,比如被褥、衣服、毛巾等,单独清洗后煮沸5分钟以上,家有烘干机烘干者最佳。其他能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如果怀疑自家小孩得了手足口病,医院就诊,以防止进一步传染给他人。确诊轻症无须住院的患儿,可以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间,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1小时以上(雾霾天除外)。

勤洗手是预防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各种所谓号称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湿纸巾、免洗消毒液,对手足口病毒无法产生作用,不能代替上述消毒方法。

手足口病重在预防!

一、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文末温馨提醒

请家长近期不带孩子到室内的游乐场所玩,注意卫生,多留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愿我们的孩子平安健康成长!谢谢各位家长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bx/12757.html
热点排行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增强记忆力至……【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