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孩子们开学也有一阵子了,家长们也以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没想到,有个让家长非常头痛的家伙悄悄来了。他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在广东省有季节性高峰。一般来说每年的4月~7月进入发病的高发期。之前通过家长信的方式向家长介绍过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今天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吧!
手足口病是如何引起的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也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等,但不见于齿龈及颊粘膜,其他部位不出疱疹。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偶有延至2周者。很少有并发症。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手足口病也好,疱疹性咽峡炎也罢,其实这两个病都是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如孩子有上医院对症治疗就可以。同时,还要注意预防隔离,以防疾病扩散流行。
手足口病的预防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牢记十五字口诀
常洗手
勤通风
喝开水
食熟食
晒衣被
传染病高发期
出现症状及时送医
注意预防是关键!
文稿:刘瑶
设计:刘瑶
审校:叶赛云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