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指甲脱落,家长第一反应会跟意外伤害、皮肤病联系到一起,医院收治了一个指甲脱落的孩子。
孩子没有受伤,也没皮肤病问题,他的指甲之所以脱落,竟跟吓人的“它”有关。
案
例
“你看我家孩子的指甲怎么成这样子了呢?平时吃的好睡的好,不会是什么罕见病吧?”长沙的袁女士指着4岁儿子的手指甲给医生看。
医生发现孩子的指甲从月牙处开始翘起来,并一个一个开始脱落。
无独有偶,袁女士孩子指甲脱落并不是特例,郑州一个5岁孩子的指甲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掉。
孩子的手部皮肤并没有明显的异样,没有感染源,那这是咋回事呢?
经过了解,原来这些孩子之前都得了手足口病,才好没多久,手指甲就出现了异样。
指甲脱落跟手足口病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感染上手足口病后,身体里的营养会被吸收,无法为指甲提供营养,就会导致指甲生长障碍,随之而来的就是指甲脱落。
这是继发性的指甲脱落,是手足口病的远期并发症。
不过,不用过于担心,指甲脱落后,新的指甲会在1个月左右逐渐长出来。
想不到,这指甲脱落还真是手足口病捣的鬼呢!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相比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多。尤其是到了4月份,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躲过“它”,但有时候还会不小心“中招”。
与其惶恐,不如多学一些预防知识。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全年都可能发生,多见于每年的春夏季节。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为7-10天。
02
易患人群
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宝宝满6个月后发病率迅速升高,1岁是发病最高的人群。重症死亡人群集中在3岁以下。
03
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粪口途径主要是指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可以排出病毒,直接或间接接触粪便或其污染物后,通过进食食物、喝水把病毒吃进肠道造成感染。
接触传播主要是指间接接触,是指接触患儿的粪便或被疱疹液污染玩具等物品,患儿的口腔分泌物、鼻咽分泌物短期内也可以携带病毒,如果接触了被污染的玩具、毛巾、餐具等用具却不洗手而进食,这样不卫生的环节也可以造成感染。
还有直接接触疱疹液,疱疹液就是孩子起的皮疹里面个别会出现疱疹的情况,而且疱疹一旦破溃,里面的病毒含量还是非常高的,它的传染性也是比较强的,一般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排毒量比较多,口咽部、鼻咽部分泌物也有一定的病毒。
04
手足口病的症状
(1)轻症
手足口病的起病急,大多数症状比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臂部、腿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先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疱疹,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痊愈。
(2)重症
少数患者症状严重,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05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你的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3、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
5、宝宝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被子”,是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方针,大家牢记在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06
手足口病与其他疱疹病毒感染病的区分
手足口病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长疱疹,可是长疱疹的疾病又不止这一种。爸妈们往往看到宝宝长了一个小泡泡,就会被吓着,以为得了手足口病。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单纯疱疹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在嘴里长疱疹。如何区分呢,我们以表格列出:
以上最好区分的方法就是看疱疹所长的部位,如果只在口腔,手足没有疱疹就不是手足口病。
养育孩子,难免为防范各种传染病而操心。
但无论是哪种疾病,无论是否会“七十二变”,家长们都不必过于恐慌。
除了做好以上预防措施以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不要让手足口病兴风作浪哦~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等综合;图片:百度图片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