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预防识别攻略看

时间:2021-12-3 18:02:21 来源:脑干脑炎

手足口病

进入高发期

预防手足口健康你我他

监测显示:自3月起,手足口病进入春夏季流行季节。特别是4月以来,我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不断上升,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部分幼托机构甚至出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南宁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目前南宁市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广大市民特别是幼儿家长在做好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口、手、足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建议给孩子接种手足口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发生。

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我国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每年4-6月和9-11月是高峰期。

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01传染性强

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形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发病1-2周患者咽部排出病毒,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02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粪便排泄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造成传播。

03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04控制难度大

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单位常出现暴发。

05病情发展快、易危及患儿生命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EV71,病死率可达10%-25%)。

手足口病早期表现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家长可以注意一下:

0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

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02发烧

高烧3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普通病例(出疹期)表现

主要表现

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典型症状

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不结痂、不留疤。

非典型症状

皮疹小、厚、硬、少,可见淤点、淤斑。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01神经系统受累期症状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02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状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03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状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恢复期表现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发病之后2~4周,可出现脱甲。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其实手足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但总的来说手足口病还是"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的”,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接种疫苗”。

日常防护之家长篇

01勤洗手

家长要督促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外出玩耍回家后,应先洗手再进食。家长在接触宝宝、替宝宝换尿片、洗屁屁前后,也要注意洗手。

02勤清洁

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门消毒柜进行消毒;玩具、家具等表面及地面要每周清洁,可以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孩子的衣服被褥单独清洗,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03多通风

家里要多通风透气,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室内游乐场等人多密集、通风有限的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04吃熟食

教育孩子不要吃生冷及来源不明、不安全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05勤锻炼

运动会给身体内的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定期锻炼会帮助心脏、血管的血液循环更有效地运转,增强体质能有效抗病。

家长要做好儿童监护: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日常防护之幼儿园老师篇

手足口病最容易在幼儿园传播并引起爆发,要做好预防和应对。

01落实晨午检制度

老师每日早晨应对入学的孩子进行晨检,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并做好记录,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医。传染病流行期。下午上课前应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

02因病缺勤追查及报告

老师应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孩子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并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若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

03保持教室卫生

老师应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孩子餐饮具、台面、书籍及玩具的消毒,特别注意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容易触摸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如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老师应立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

接种疫苗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是EV71型疫苗,对肠道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以上。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因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每剂接种费用在元左右,目前南宁市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接种。

两剂接种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提示:该疫苗不推荐5岁以上儿童接种。

南宁市疾控中心提醒:

1.2-4岁幼儿,特别是家住城乡结合部、或由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发病症状。

2.手足口病一般是在小孩之间互相接触传染开来的,幼儿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尽量戴口罩。

3.手足口病的致病因子不同,得过一次也还有可能再得病,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卫生清洁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医院就诊。

4.若确诊为手足口病,要及时将孩子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

预防手足口健康你我他

及早预防及时识别接种疫苗

来源:南宁疾控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bx/13087.html
热点排行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增强记忆力至……【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