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孩子高烧、喉咙痛、没胃口……
那么家长该警惕了!
医院接诊的发热患儿明显增多,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疱疹性咽峡炎。
发热患儿增加近一倍
很多是疱疹性咽峡炎引起
“每年3至6月都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近期我院急诊儿科、发热门诊、仲恺院区急诊儿科接诊的患儿平均人/天,比3月份的日均接诊量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很多发热的患儿都是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医院门(急)诊儿科主任刘秀芳介绍。
刘秀芳提到,疱疹性咽峡炎是常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成人也可感染(可同样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多数不发病,一般不引起手足口病)。如今天气炎热、病毒活跃,加上五一带娃出游容易“扎堆”,这些原因都容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刘秀芳说,疱疹性咽峡炎又被称为手足口病前期,因为这两种疾病都是由柯萨奇病毒、EV71和一些肠道病毒引起,症状相似,通常表现为发烧、咽峡部疱疹、流涎、不肯吃东西(咽部有溃疡),严重的会出现手足部疱疹、伴有惊跳、抖动、高烧持续不退等。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比较通常为自限性疾病
提示病情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谢中勇介绍,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持续时间短暂,可完全康复。发热平均持续2日消退(范围为2-4日)。咽峡部疱疹平均在5-6日(范围为3-10日)内自行消退。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无并发症。有少数可能发生脑干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病情严重的提示医院看医生。”谢中勇提醒,包括持续高热不退或发热大于3日以上,精神状态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嗜睡等,呼吸、心跳增快,出冷汗、手脚冰凉伴有花斑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压、高血糖,肠道病毒71感染。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如果家里小朋友得了这两种疾病,
家长又该怎么处理呢?
▼
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勤洗手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刘秀芳说,如果已经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也不要太心急。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些病毒的抗病毒药物,但通过对症治疗和细心护理,一般很快就能恢复,比如遵照医嘱对症使用退烧药,常漱口,给孩子准备软糯湿润不掉渣的食物,避免酸辣、烫的,以免加重溃疡疼痛。如果孩子出现了持续高烧、意识不清、脱水等较严重的情况,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刘秀芳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儿童也不例外;家里多开窗通风,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室内;孩子尽量用自己独立的餐具、水杯,多喝水。另外,推荐大家接种EV71疫苗,因为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往往由EV71病毒引起,宝宝6个月大就能打了。不过刘秀芳补充道,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打了EV71的疫苗只能防EV71病毒,所以就算打了疫苗,还是可能感染其种类的病毒。
谢中勇提醒大家,避免接触病人,在饭前,便后,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注意食品卫生,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教育孩子不要乱舔东西。生病后要隔离,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需1周)才能出门接触别的小朋友。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刘秀芳呼吁,学校和社会还是要继续加强对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宣教,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孩子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因为疫情常态化而放松警惕。
热门视频推荐
走读百年惠州20丨科技助力惠州现代农业“腾飞”
更多消息(点击下方标题)1、官宣!支持深圳地铁延伸!惠州出台方案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2、重磅!解码《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惠州元素3、最新!惠州规范商品房销售宣传行为采写: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智聪通讯员周婷婷费燕编辑:刘建平
审核:吴志云、温舒惠州日报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