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毒还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年曾在安徽阜阳爆发,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造成余名儿童发病,其中半数住院治疗,数百人发展为重症病例,22名三岁以下儿童死亡!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两个企业获准生产的EV71疫苗问世,次年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EV71疫苗也获准上市。
在EV71疫苗上市的同时,我国卫生部门于年发布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以助力EV71疫苗在全国各个地区迅速普及,该指南对EV71疫苗的防控起到极其重大作用。
考虑到EV71疫苗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该指南明确提到: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膝部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最早于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其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报道。
我国年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疫情并引起多例死亡病例,随即国家启动紧急应对策略。
自年5月2日开始,国家法定上报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病毒药被证实对手足口病病毒有效。
粪口传播:宝贝接触过被患者污染(尤其是被粪便唾液污染)过的物品,之后又吃手、或者是没有洗干净手拿东西吃的,这就叫粪口传播,这种情况三岁以下的孩子传播几率比较大。
空气飞沫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来相互传播的,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个孩子感染了它,可能他的口鼻腔部会有一些病毒,通过呼吸传播到空气里边,在一起玩的孩子可能就会相互传播。
接触传播: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可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有20多种,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之所以这对这种病毒研制疫苗,而不是针对其它病毒是因为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80%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就是它。
所以这种“手足口疫苗”只能预防EV71的感染,不能够预防其它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
其实普通的手足口病并不可怕,让医生和家长们胆战心惊的是重症的手足口病。
如果能够有效预防EV71的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将会大大减少。
还是建议接种。
对于小于5岁的宝贝,即使你得过手足口病但是你得的不一定是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建议还是要接种的。
在临床试验期间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有33.75%打了疫苗的孩子和24.92%的打安慰剂的孩子出现了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嗜睡等全身不良反应。
您可能奇怪怎么没打疫苗也会有反应?这可能是孩子碰巧感染了其它疾病、注射本身的反应,也可能是孩子或家长的心理作用。
所以33.75%的孩子接种疫苗出现反应并不是说都是疫苗导致的。
这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大多数疫苗差不多,主要是发热(≥10%)、局部疼痛、食欲不振、烦躁、腹泻、恶心呕吐、乏力、过敏反应(以上发生率1%~10%)。
1.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及庆大霉素过敏者严禁使用。
2.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严禁使用。
3.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禁用。
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出血。
5.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有限的免疫反应,也应推荐接种本疫苗。
6.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7.接种本品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8.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抗代谢药物、烷化剂、细胞毒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可能会降低机体对本疫苗的免疫应答。
撰稿人:张芯月
审核人:张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