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手足口病又有回头趋势,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及其预防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人类认识这个病是在年,年给它取名为手足口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无数次大流行。中国是自从年安徽阜阳出现较多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之后,很多人开始恐慌这个疾病。
关于手足口病,有以下几个关键词:致病病毒: 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高发人群: 5岁以下儿童属高发人群,3岁以下占59.65%;抵抗力差的成人也可患此病,虽一般没有症状,但会传染给孩子;主要症状: 发热,手、足、口会出现疱疹;发病时间: 手足口病全年都可发生,因为病毒喜热喜潮湿,所以每年春秋季节是发病高峰期;传染性: 传染性强,尤其是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宝宝患病时会有哪些症状?潜伏期: 即感染了病毒,但还没有症状表现。多为2-10天,平均3-5天。所以孩子要是接触了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在这10天左右的时间内要格外留意孩子。普通典型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发热1~2天后,孩子的口腔、咽部等会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重症病例: 多是因为感染EV71所致。患儿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如何辨别手足口病与水痘?
1、好发部位
手足口病:主要分布在手、脚、口腔,躯干很少;
水痘:可遍及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为密集;2、有无痒感 手足口病: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水痘:有痒感、有色素沉着;3、是否反复发作 手足口病:若感染同一种病毒不会再得,若换成另一种肠道病毒仍会被感染; 水痘:得过后可获得终身免疫;4、水泡壁厚薄 手足口病:泡壁较厚,疱疹液体混浊;
水痘:泡壁相对较薄,疹子晶莹透亮。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1、传染源:
2、主要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集封闭的场所,如果一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就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儿童。(2)消化道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发生感染。(3)密切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及内衣等感染。
手足口病要如何治疗?
虽然手足口病是病毒所致,但并不主张抗病毒治疗,因为抗病毒药物对孩子会有毒副作用。 同时,也不主张用抗生素。有些家长,一看孩子出现发热的症状,就迫不及待地给孩子用抗生素“消炎”。殊不知,给婴幼儿用抗生素,非但对病毒无效,药物本身的潜在危害可能比疾病本身还大!
症状较轻:只需护理得当
其实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什么是自限性?意思是它可以不治自愈,就像感冒一样,周期一般为7天。但这并不表示孩子发病以后,家长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针对孩子发热、皮疹等症状,还是需要对症处理。1、发烧 同感冒发烧处理一样,若体温在38.5℃以下,可采取冷湿敷法、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法。若体温在38.5℃以上,需口服退烧药。
2、皮疹的护理
皮疹初期,可给宝宝涂炉甘石洗剂。 如果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的碘伏。 要经常给宝宝剪指甲,以防他抓破皮疹,减少局部细菌感染的可能,并降低传染性。3、口腔的护理 虽然身上的皮疹不疼不痒,但如果孩子口腔里有疹子,孩子会因为不舒服而拒绝哺乳、不吃饭,甚至哭闹。 若宝宝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宝宝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可帮宝宝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4、饮食护理 宝宝在患病期间,食物应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及半流质类无刺激性的食品为主,同时要少食多餐,以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 症状较重:需及时送医
各位家长,一旦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医院就诊:
●患儿年龄小于3周岁;
●高热持续不退超过3天; ●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肢体抖动或肢体无力、瘫痪;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四肢发凉; ●呼吸变浅、加快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属于“病从口入”,所以患儿的衣被、玩具、排泄物和破损的皮疹等都具有传染性,建议家长教导孩子做好以下几点: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比较强,而且家长也很难控制婴幼儿喜欢把手放在嘴里的行为,所以如果您家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建议您主动将孩子隔离在家里,不要带去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感谢您的配合!
?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