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2日下午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从临床病例到科学问题专场顺利召开。
医院的田成林教授给大家介绍了病因诊断与大动脉闭塞的再通策略。首先,田教授介绍了目前症状性大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然后,他详细的比较了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同成分血栓的疗效,介绍了不同发病机制的大动脉闭塞的影像学表现及血清标志物变化。最后田教授提出希望在未来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的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及术后用药。
来自医院的段建钢教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例类似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脱髓鞘脑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过程及病情演变过程。然后段教授介绍了直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最后,段教授总结到直窦血栓引流范围常包括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和侧脑室周围,一般不包括脑干和小脑;基底节区的出血不能简单看作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双侧丘脑、脑室旁肿胀、胼胝体及脑干有异常信号的急性病患者,尽管影像上直窦无显影,也不一定是直窦血栓形成;对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出现急性脑弥漫性功能障碍,CT/MRI发现基底节出血,且病变进行性加重,出现双侧丘脑、脑室旁肿胀,在中线附近有脱髓鞘病变的患者,要考虑到脱髓鞘脑炎。
来自医院的韩翔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颅颈部动脉夹层登记研究。该项医院王伊龙教授、医院医院周振华教授共同牵头的连续性、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拟招募30家以上分中心。该研究预期结果与目标是建立我国颅颈动脉夹层研究队列;建立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标准化流程;进一步明确颅颈动脉夹层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总结血管影像学的变化特征;评价真实世界中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和影像转归差异。
来医院的任力杰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高分辨磁共振对隐源性卒中的病因识别研究。任教授主要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分型、隐源性卒中的现状及HRMRI对隐源性卒中的病因识别三方面进行展开介绍。
通过本次论坛青理会的教授们将自己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好的科研问题,提示我们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
首都医科医院王光耀供稿
欢迎加入学会官方
及时下载通知文件、资料素材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