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面瘫的多维治疗方案

时间:2018-4-23 20:17:10 来源:脑干脑炎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一、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1.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二、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相对应的是中枢性面瘫,也就是神经中枢病变引起的面瘫。

三、面瘫的多维治疗

面瘫的治疗原则在急性其应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恢复期增加神经营养,加强物理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为重点;针对一些顽固性的面瘫则要特殊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1.泼尼松,用于发病两周内,30-60mg/d,连用5,逐渐减量;

2.阿司匹林,0.3g,每日三次。

3.血管扩张药,如地巴唑

4.拟胆碱类药,如加兰他敏

5.20%甘露醇,ml,静滴,日一次连用7-10天。

(二)穴位注射

面瘫要在24内用激素治疗,本人临床习惯用地塞米松5-10ml加Vb12加利多卡因1ml(因为地米加Vb12肌注会很痛),健侧阳陵泉穴2ml、健侧合谷穴1ml、患侧太阳穴0.5-1ml。

(三)体针治疗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平衡针法:急性期10天以内一针见效,可取面瘫穴、偏瘫穴(可留针2-6小时)、加后溪穴,做之前可先让病人喝一口水,看是否嘴角漏水,做完之后你会发现口眼已经纠正到原位。左面部面神经麻痹取左侧,右侧反之。进针时要快、准,待病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时,让病人反复做三个动作,吞咽动作,下颌关节左右活动,卷舌头。这三个动作必须配合针灸针的抖动。此我多年经验,急性期治好不少病人,你也可以试试,关键在于手法与动作的配合程度,时间3-5分钟。

=====================================

我是医院的梁子赫。我院主要从事:新九针疗法、针灸、针刀、新型浮针疗法、腕踝针疗法、套管一针灵疗法、正骨整脊整形手法、脉象脉法、微创穴位埋线、新型膏药制作等医学技术培训班。您和您身边的朋友有对这方面感兴趣想参加的,可随时联系我。找我获取相关资料。梁老师:电话(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bx/8421.html
热点排行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增强记忆力至……【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