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外来人群的涌入、森工生产环境的改变和林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森林脑炎流行范围逐渐扩大,病例数逐年上升
本病分布中、苏、捷克、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等国森林脑炎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我国多见于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广袤,宿主动物种类繁多,适于森林脑炎病毒和传播媒介蜱的孳生繁殖,为全国森林脑炎发病最早、病例数最多的省份以前,黑龙江省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南坡的局部针阔叶混交林区大兴安岭自1997年发现首例森林脑炎病例后,到2002年已积累本病患者79人,其中5人因病情严重不治身亡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森林脑炎的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人,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约80%的病例发生于5~6月间因好发于春夏季,森林脑炎又被称做“春夏脑炎”多散发,林区采伐工人患病比较多潜伏期7~21日,多数10~12天多发于春末夏初,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有专家推测,我国每年被蜱叮咬的人数约在300万,按1%的发病率计算,约有几万人发病由此看来,本病人群普遍易感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森林地带,因多发生在春夏季节,又名“春夏脑炎”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啮齿动物如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播当人们进入有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区时,被感染性蜱咬后,就可能受染,但大部分病入呈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微症状,只有一小部分出现明显症状 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