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清(— ),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永清,从医27年,4毛多一支的青霉素是他开出的数量最多的药;靠一副听诊器、一支压舌板、一把手电筒,他救治了无数个孩子;他的门诊永远人满为患,医院内外掀起“王永清现象”。常州最热门的网络论坛上,关于他医术高超、佑护孩子的帖子有数百页,有家长称他为“上天派来保护孩子们的天使”。
年,王永清从南京医学院儿科系毕业,成为常州一院一名儿科医生。年,他在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常州地区唯一一名儿科医学博士。临别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权威、导师樊寻梅寄语:“为医者,须用一颗炽热的心赋予医学事业以生命的温度。”王永清谨记在心。
年,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不足周岁的男婴找到王永清,孩子高烧一周不退,上海专家数次会诊都没能明确诊断,孩子的心、肺、肝、胆、肠、肾及神经系统均有损伤,经他仔细检查分析后确诊为难治性川崎病,且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抢救异常艰难,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微弱,病情极易反复。为了了解孩子的药物反应,王永清在病床边守候了3夜;孩子两天没有排泄,王永清用手抠出了大便。整整16个昼夜,王永清没有休息一天,孩子终于得救了!
正在常州某初中念书的小海不会忘记,是王伯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9岁那年,小海在上课时突然头痛,剧烈抽搐,病情迅速发展为重症脑干脑炎,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血pH值一度降至6.95。临床上,人体血pH值低于7.0,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按一般抢救措施,此时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无可非议,万一出现意外,医生也不用承担丝毫责任;但想要赢得抢救时间,将孩子所受创伤减低,就只能实施“无创通气”,这一选择也意味着,一旦小海出现任何情况,王永清将背上全部责任。紧盯小海16个小时,反复调整呼吸机参数,王永清坚持的“无创通气”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小海终于脱险了,王永清却瘫倒在急救室中。
行医二十多年,有多少小患者被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已难以数清。他的同事和病人们只知道,每天早晨,他提前1个多小时上班;无论多晚,病人没有看完,他不会下班;无论从哪里出差回来,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凡是腹泻孩子的大便,他都仔细看、闻,甚至用手去摸,他说这样比一张化验单能提供的信息量更全。一名血便的孩子住院,医院的外科医生会诊的结论都是感染性血便,王永清仔细查看孩子的排泄物,发现里面完全没有粪渣,只有血液和肠道坏死物,特别腥臭,必须考虑外科性疾病,最后经手术证实是肠扭转坏死,多亏手术及时,孩子的命保住了。
家长们曾送给王永清一个外号——“青霉素医生”,意指他看病便宜,行医干净,80万单位的青霉素每支4毛钱,王永清说,让家长花最少的钱,让孩子得到最安全有效的治疗,这是他的行医准则。
3岁的覃覃咳了5个多月,妈医院跑了15趟,前后花了1万多元,孩子的病还是不见好转。仔细询问和检查病情后,王永清确诊孩子患的是支原体肺炎,治疗1个月后,覃覃真就不咳了,花去的药费只有多元。
有人问王永清:“堂堂儿科博士,怎么尽开些低价药?”王永清说:“尝过没钱求医的痛苦,贵一点的药,你就下不了手。”王永清出生在苏北农村,5岁那年患上了哮喘。没钱进城求医,父亲只能找来村上的郎中,草药的效果非常有限,喘得实在厉害的时候,王永清只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因为他医术精湛,几乎药到病除,不仅常武市区,丹阳、宜兴、江阴、泰州,甚至安徽、山东等地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一些求医心切的父母甚至半夜就开始排队等着挂他的号。清晨7点半挂号窗口一开,他的号就被一抢而光,他只能不断地加号,曾创下一天门诊个号的全院纪录;因为“上厕所也要时间”,他练出了工作时间不喝水的本事;午餐时间常常“调整”到下午三四点,或者和晚饭合在一起;患儿家长送来饭菜,大家让他赶紧趁热吃了,他说了声谢谢,又接着给孩子们看病……他说,不习惯让大家久等。
在常州的网络论坛上,关于王永清的故事常出常新。妈妈们说,王伯伯,希望你像爱孩子一样爱惜自己;爸爸们叮咛,王主任,请一定记得准时吃饭,保重身体。劳动模范、医德楷模、妙手回春,那么多溢美之词,于他不过是行医本色;而小患者们童稚的爱,孩子父母们真挚的情,则是真实围绕着他的浓浓幸福。
让家长花最少的钱,让孩子得到最安全有效的治疗,这是王永清的行医准则。
资料来源:《榜样的力量》,编辑:许莉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