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很害怕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也是一种儿童常见病。绝大多数儿童患病,都属于手足口病轻型,只要做好治疗调理,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新闻中的手足口病重型致死病例,概率极低。但这些病例也在提醒我们,给孩子做好手足口病防治,非常关键!
●什么是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如何养护好得更快?
1、合理用药
手足口病普通型纯中药治疗就足够了。如果孩子出现上面所说的手足口病的急症症状,必须立即带孩子就医治疗。
2、防止高热
患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量多次喝温开水辅助退烧即可。如果体温超过38.5°C,可服用退烧药美林或者泰诺林退热。
3、饮食护理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病了几天,就给孩子煲各种补益的汤,想给孩子好好补一补。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时候孩子的脾胃功能已经很弱了,盲目进补只会增加孩子肠胃的负担,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病情。这时候最好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让脾胃好好休息,可以喝一些米汤和蜂蜜水:
米汤(病中调护)
材料:大米适量。
用法用量:将大米煮成烂粥,放温,取米汤,分次服用。
蜂蜜水(病中调护)
材料:蜂蜜适量(1岁以下忌食蜂蜜)。
用法用量:温水冲服。蜂蜜能帮助溃疡面愈合。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孩子退烧和痊愈。
4、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5、皮肤护理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家长要每天用温水给孩子擦洗2次,注意动作要轻柔。有皮疹的孩子,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防止疱疹溃破后感染。为了防止抓破皮疹,还要勤给孩子剪指甲,必要时可带上手套。另外,臀部有皮疹的孩子,还要注意及时清洁孩子的大小便。
6、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孩子病时要隔离休养。孩子用过的玩具、餐具,穿过的衣服等,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医院儿科
我院儿科医护人员医院、安医附院进修,并多次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会议及培训班。配有最新小儿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超声雾化机等先进诊疗设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危急重症,技术力量居本地区前茅。并努力发扬中医特色,开展中医药治疗手段,如中药雾化、中药灌肠、中药贴敷、穴位按摩、小儿推拿、冬病夏治等。
门诊:门诊部1楼
病区:内科楼(3号楼)7楼
公益广告
策划审核▏朱勇
编排▏周颖
校对▏聂琴琴
医院地址|明光市招信路15号
医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