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气温慢慢升高,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期,传染系数是新冠病毒的三倍!!
是时候该好好预防了!
一
什么是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量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经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来自新京报动新闻)
手足口病每年发病超多万例
年在中国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中,它以发病人数.6万位居第一。
8年3月安徽阜阳地区出现了多名发热及手足口臀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者,短时间内出现了集中死亡,经调查知道是EV71病毒所致,病毒迅速蔓延全国26个省份。
手足口每两年为一个流行周期,预计年发病人数将同比增加。
(来自新京报动新闻)
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4—7月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发病人数虽然较多,但手足口病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于是不少家长就把希望寄予疫苗。
关于疫苗
但目前,中国的手足口疫苗,只能对EV71病毒产生抗体,它是容易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毒,约占手足口总病例数的百分之三十。
如果儿童曾患过手足口但未明确是否由EV71感染所致,在不超过5岁的情况下,仍可接种该疫苗。
(来自新京报动新闻)
相关研究表明,手足口病需要在免疫接种率达到78%以上才能达到免疫群体的效果,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需要达到67%以上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要求。目前各地EV71疫苗接种率从10%~50%之间不等,远低于形成群体免疫的要求。
关于预防
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做好预防: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文章来自百度百科、新京报动新闻、新浪新闻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