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发烧手足没出疹,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时间:2021-6-5 14:39:49 来源:脑干脑炎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孩子不发烧、手足没出疹,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每年到了夏天,手足口病就成为学校和家长关心的热点。关于手足口病的症状,大家了解最多的可能就是发烧和疱疹。

我国发布新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来自央视的视频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手足口病患儿未必手足出疹

  新版指南中指出,手足口病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一定都会持续发热,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一过性发热甚至不发热。另外,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手足出疹,有些孩子可能仅背部或胸部轻微出疹。

  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不发热或手足没出疹,就自行排除手足口病的可能,否则,一些孩子可能被漏诊,造成疾病传播。

  

  孩子精神差、肢体抖动须警惕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不必太紧张。新版指南中指出,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不过,值得家长警惕的是,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等,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的患儿病死率较高。

  少数患儿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发病后的1~5天,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或上翻等。

  “孩子头痛、呕吐,家长很容易注意得到,而肢体抖动则容易被忽视。”杨玉霞教授提醒,如果孩子在静止状态下拿笔时手会晃或站不稳、坐不稳,都要警惕孩子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属于重症病例重型),要及时就医。

  千万不要觉得手足口病从普通型发展到重型、危重型、重症危重型会有一段时间,“有一部分患儿一开始就是重症危重型,进展很快。” 

  

  手足口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如果孩子没有出现前面提到的精神差、肢体抖动、心率加快等危险信号,属于普通型手足口病,那么门诊治疗即可,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目前没有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除了注意退热,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

  新版指南指出,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

  

  这样做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最好

  每年的4~7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今年依旧如此。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新版指南建议:

(一)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二)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三)医院感染控制

医疗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预检分诊,应当有专门诊室(台)接诊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接诊手足口病病例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诊疗区域环境和物品的消毒,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lx/1231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