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重症者可出现肺水肿、脑膜炎、心肌炎等。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常见。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虽然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得手足口病,但是适合手足口病毒生存的温度是20℃~40℃,一般来说它的流行高峰时间第一个大的高峰出现在4-6月,在9-11月份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传播途径
1.消化道:经消化道(即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3.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学龄前儿童为主。
临床特点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4.在该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一旦确诊,建议至少隔离14天。
5.儿童家长和老师应注意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心及足心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出现,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
(二)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治疗原则
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