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提到“听”,通常会直接联系到耳,但声音需行经许多神经纤维、通过很多神经核才到达听觉中枢。在这些通路上,信号的声学成分(比如频率、强度、时间信息等)均由高度组织的神经系统编码。事实上我们生来就具备声信息编码功能,大脑——尤其是中枢听觉系统——会随着听觉剥夺或刺激而改变,在我们整个生命期限内,它会根据接收到的声输入不断进行自我重组。
人的中枢听觉系统具有可塑性,就像其它感觉系统一样(如体觉、视觉等)。可塑性是指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在适应各种感觉体验时所发生的生理改变,简单的说,就是大脑随环境改变的能力。
从外周(耳蜗)到中枢(脑干-皮层)的整个听觉通路上存在着一系列频率分布,过去,人们一直相信这些分布是硬性的,也就是对变化有抵制作用,直到最近这个观点才有所改变。过去几十年间的研究已经表明,外周的声学损伤或耳毒性损伤不仅导致外毛细胞受损,还导致整个中枢听觉系统内频率分布的改变。这一编码改变的过程常常被称为“损伤导入”或“损伤相关”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