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诊,疱诊。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只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潜伏期:多为2-3天,平均为3-5天。
一。流行病学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只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引起,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躲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者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1-5天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易惊,嗜睡,头疼,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迟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三。治疗
1.普通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处理: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2.重症病例:医院治疗。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甘露醇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呋塞米;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确机械通气;对症应用药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继发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
恢复期治疗;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进行功能康复治疗。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