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6月份,气候变得温暖湿润,感染手足口病的宝宝也多起来了,甚至在幼儿园会出现手足口病聚集现象。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潜伏期多为2-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成人虽然感染手足口病后不易发病,但可以作传染源把这个病传染给宝宝。因此,很多宝爸宝妈都很疑惑,明明已经做好宝宝的卫生工作了,怎么还会感染上呢?原来自己就很有可能吧病毒带给宝宝。
很多宝爸宝妈关心的问题就是,手足口病有没有疫苗呢?
年3月,针对手足口病这种主要侵害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的疫苗正在研发。肠病毒71型(EV71)是引起人类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研发中的手足口病疫苗即指EV71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将适用于半岁以上儿童。
但是,我们要做的不只只是等待,而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一首爸爸妈妈都要教会宝宝们唱的儿歌,分享给大家。
手足口病会传染,
做好防控是关键。严格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要切断。易感儿童要保护,
合理饮食多休息。公共场所需防范,
人多容易被感染。流行季节常通风,
室内空气要新鲜。坚持消毒不放松,
卫生死角要常清。保证晨午晚三检,
病假追踪不怠慢。饭前便后要洗手,
养成卫生好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
增强体质要锻炼。手足口病不可怕,
认真防范靠大家!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