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你来啦记得医院儿科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们该如何预防和护理?
???
随着季节的推进,许多地方气温已经回暖,手足口病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又出现在妈妈们的讨论中了。每年4-9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今天就来说说。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1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宝宝如有以上症状需警惕)
普通病例表现
???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1
???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飞沫传播
患病宝宝的飞沫中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可能带有病毒,几个宝宝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饮食传播
它致病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可以通过饮食传播。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感染。接触传播
患病宝宝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沾有细菌。健康的宝宝接触到这些东东会让细菌有机可乘了。还有像幼儿园、培训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大人们要格外注意了。手足口病的爆发不存在地域性,而且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季节交替阶段更为频发。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1
手足口病和其他病症的区别
1
手足口病VS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
疱疹位置不一样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疹子特征不同
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VS水痘
手足口病多是由肠道病毒引发,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疹子不太一样
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
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伴随症状不同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简单说一下手足口病的预防,大家牢记15字防病口诀就可以了:“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挺难哦!就拿其中的少去人多的地儿来说,要忍住不带孩子去餐厅、去超市、去商场、去室内游乐场,需要很大的决心!为了孩子的健康,爸爸妈妈们还是多加注意哦。
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