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手足口病,口腔、手脚部位出现小丘疹,让幼儿焦灼不安,不少家长都期盼疫苗的到来。记者昨日从谯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预防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本月底即可到达谯城区疾控中心,今后广大家长将无需再担心孩子被手足口病“侵害”。
据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公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我市参考零售价为每针元左右。
手足口病危害不容小觑
谯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郭祥福告诉记者,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人类感染EV71病毒后,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也就是家长谈之色变的“手足口”病;也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并发症。它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据介绍,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近年来,手足口病已成为谯城区主要法定传染病,从全区疫情监测情况来看,谯城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是以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为主。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年已导致重症近80例,死亡1例)。目前,EV71疫苗安徽省疾控中心已开始供货,谯城区于9月份开始购进,预计9月底家长可自愿带孩子到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EV71疫苗。
EV71疫苗保护效力90%以上
鉴于此疫苗是新兴事物,不少家长很犹豫。手足口病疫苗到底要不要打?接种中又有哪些禁忌症呢?
郭祥福称,EV71疫苗全称为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它对于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达90%以上,可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尤其是在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EV71疫苗对EV71以外的病毒,例如柯萨奇家族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办法。”
如果曾经得过手足口病,但是无法明确孩子的病是否由EV71型病毒而感染,建议仍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
EV71型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到5岁的婴幼儿,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同时,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而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
“儿童体内针对手足口病的抗体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因此不建议加强接种。”郭祥福也向记者表示,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的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易激惹等,呈一过性;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预防接种遵循“知情、自愿、自费”
据介绍,接种EV71灭活疫苗有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已知对本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及庆大霉素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郭祥福告诉记者,接种前应先进行预检登记,出现发热、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或严重性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不能接种,儿童接种应按相关规定请接种对象监护人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疫苗后,要求接种对象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
“接种疫苗后,家长仍需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儿童感染其他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郭祥福表示,预防手足口病,还要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要保持干净的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据介绍,手足口病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接种原则,家长可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让孩子接种。如果既往得过手足口病,并且确认是EV71感染的,就不需要再接种了。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接种前家长可以要求接种方提供疫苗相关凭证和批号信息,并仔细核对。该疫苗仅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另外,同其他疫苗一样,EV71疫苗接种后不一定产生%的保护效果,家长不能因为接种了这一疫苗就放松了对手足口病的警惕,也要注意日常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