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我国儿科泰斗之一,从医60年挽救患儿无数;医院首任院长,一手搭建湖南万儿童的生命之家;他是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创始人,所编写的“种子书”一版再版,儿科医生几乎人手一本。如今,他仍笔耕不辍,只想让后辈“少走一些弯路”。88岁高龄仍坚守在临床一线的他,以满腔赤诚书写了一名儿科医生的传奇。
:
每周四上午,医院儿科专家门诊,人们总能见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精神抖擞地接待慕名前来的全国各地病人。他就是9月份刚刚获得中华医学会首届儿科“终身成就奖”的赵祥文。
“我想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他”
年,22岁的赵祥文考入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医学院任助教,一年后调入湖医院(医院)儿科工作。他很快就被湘雅严谨治学的氛围所感染,立志要在儿科“有所作为”。一年后,他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卫生部举办、苏联专家任教的第一期“全国高级儿科教师进修班”。班长是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著名儿科学家胡亚美,他当副班长。
医院不久,赶上“知识分子下乡”的大潮,科室一半人员被抽调下乡,全科70多张病床,整个儿科重担都压到他肩上。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和衣在办公室长凳上躺两三个小时,又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
年早春,湖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流行,周恩来总理指示卫生部从上海、天津、山东等地派医疗队协助抢救。医院床位爆满,连湖南宾馆大楼也被用作临时病房。作为救治行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赵祥文没日没夜地战斗在一线。他吃住在病房,浑然忘了自身安危。一些患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孩子,咽喉部的分泌物抽吸不出来,他毫不犹豫地口对口吸痰;危重患者出现呼吸骤停,他也是口对口做人工呼吸,舍命把患者抢救过来。
20多年前,赵祥文曾与一名患儿结下了难解的祖孙缘。年初夏的一个凌晨,一对夫妇焦急地抱着刚满7医院。孩子因高热5天抽搐昏迷,生命垂危。当时的值班医生祝益民诊断孩子为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脑干脑炎、小儿肺炎。医院ICU建成不久,还没收治过病情这么重的患儿,赵祥文立即带着会诊小组赶到病房。
几天后孩子病情好转,父母感念赵院长救回孩子一条命,要认他做干爷爷,赵祥文欣然答应。但不久后,孩子病情反复,连续8天昏迷不醒,再次送进ICU。这种情况,即便抢救成功,都可能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甚至成为植物人。
赵祥文没有放弃,带领团队全力抢救,孩子奇迹般生还,且各项指标正常。18年后,牵挂“小孙子”的赵祥文非常想知道孩子的身体状况,几经周折,打听到孩子的学校,他远远的在校门口看了一眼健康活泼的小孙子,心满意足。
“医院,会犯历史性错误”
上世纪80年代初,医院副院长的赵祥文“声名显赫”。但他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拥有多万儿童的湖南,竟然医院。
年酷夏的一个夜晚,电话突然响起,“我是省政府办公厅,孙国治省长有事会见你们。”赵祥文、严淑芳、梁觉如等儿科专家赶到时,会议室坐满了人,省建委、财委、卫生厅的负责人都在。时任湖南省省长孙国治宣布:“省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医院。要求3年建成。”几位专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省卫生厅请当年59岁的赵祥文延迟退休,出任首任院长。从此,赵祥文身穿工装,脚蹬套靴,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基建工地上。每到中午,他和党委书记张家俊捡来树枝烧起篝火,院长烤馒头,书记烤烧饼,悠然自得地吃着独特的午餐。其他职工见了,再苦再累也不吱声了。
年6月1日,医院试运行,次年7月1日正式开院,继北京、上海之后,医院又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现代化规范ICU。赵祥文医院的发展方向,此外,他还将新生儿科列为重点发展学科。
时值经济转型期,设施跟不上,病人少,人才严重流失,医院发展困难。医院医院。已从院长位置退下来的赵祥文非常焦急,奔走呼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医院会犯历史性错误。”最终舆论渐渐平息。
最难的还是引进人才。ICU第一任主任朱之尧就是他“四顾茅庐”请来的。当时,就职医院的朱之尧被赵祥文慧眼识中,医院说什么也不肯放人,赵祥文急了,报告打到省委组织部。终于在他第四次常德之行后,“挖人”成功。
“赵老师,我是奔着您来的!”
赵祥文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朝”,这是当时建急救的理念。
还在批判白专道路的年,赵祥文在湖南举办了首个“小儿感染性休克学习班”。那是学术界的“饥荒年”,听到消息的儿科医生一下来了多人。省卫生厅也非常支持,这让赵祥文发展小儿危重病急救医学的信心倍增。接着,他又发起成立了湖南小儿感染性休克科研协作组,他担任组长,先后到省内各地办班,医院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小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大幅下降。
年,他出版《小儿感染性休克》一书畅销国内,连港澳和国外同行也纷纷来函索书,在儿科界引起强烈反响。他又与同道制订出全国小儿感染性休克诊疗常规,为儿科急救医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为了发展急诊医学,他先后参加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国儿科急救学组”、“湖南急诊医学会”等十多个学术团体,在湖南率医院急救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童急救中心之一。
赵祥文在儿科专业学术界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年,从太平洋彼岸传来喜讯,赵祥文被美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吸收为国际会员。赵祥文主编的众多专著中,《儿科急诊医学》格外引人注目。这本书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被称为“种子书”,影响了全国的儿科医生。目前,这本书改版到第三版,反复印刷上十次。今年秋天,88岁的赵祥文接到编写第四版的任务,老人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赵祥文经常在病房遇到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赵老师,我就是看了您的书,奔着您来的!”赵祥文却谦虚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这本书集中了全国急救专家和临床专家的经验和智慧。”
“他永远是后辈们的榜样”
年9月,北去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聊得忘记了吃饭。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工作几年的祝益民,与他畅谈的则是赵祥文。“那是我第一次与赵院长近距离接触。当时,我们去辽宁丹东参加首届全国儿科急救年会,他是组长,我是因论文被选中在大会发言。”祝益民说,坐29个小时火车到北京,再坐10几个小时到沈阳,一路上两人有谈不完的话。正是这种默契的交谈,让赵祥文对这个年轻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次祝益民写的是对62例小儿心跳骤停的研究分析。急救医学“最要命”的就是心跳骤停,得到“偶像”认可,祝益民大受鼓舞。在之后的3年他发表了12篇有关“小儿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的文章,这些都离不开赵祥文的指导和鼓励。再后来,祝益民获得了第一个科技进步奖,同样得益于赵祥文的精心指导。
“他永远是后辈们的榜样。”如今已是国内著名儿科专家的祝益民说,“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严谨、品德。”
赵祥文至今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查房前一天,他都要到病房看患儿,查病历,回家后记录好笔记。厚厚的笔记本,他已记不清写过多少本了。“赵老师生病了也坚持来查房。”呼吸二科副主任医师黄建宝记得最清楚,去年5月,赵祥文因冠心病住院,针医院查看病人。
“我曾经骗过赵院长。”ICU护士长刘美华说,有年下大雪到处冰冻,她知道老人腿脚不便,打电话谎称“今天没有疑难的病人,您就别来了。”可不一会儿,满头白发的身影就出现在病房。
“每次查房,身边都是学生,我要对他们负责。”赵祥文说。对医院的年轻人,赵祥文同样很上心。“如果没有赵老的督促,我不可能拿到博士文凭。”医院副院长的肖政辉刚工作时是本科,赵祥文天天跟她“念叨”,“不要满足于现在的文凭和知识。”
肾内科主任李志辉是年引进的博士后,“医院,想创建新科室,阻力很大,都想打退堂鼓了。”赵祥文特意找她谈心,“不要着急,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起来。”此后,赵祥文手把手指导,李志辉最终闯出来了。“科室刚建时只有两三个病人,现在有一百名病人,是医院最有潜力的专科。这其中包含了赵老师的心血。”
无论谁找赵祥文请教,他都“有求必应”。把论文交给赵祥文,他会连夜批改好送过来。有问题请教,他会给出简明扼要的意见。“赵老师无形中影响了我们,因而时常能事半功倍。”祝益民说。
是严师,也是慈父
说起赵祥文的严格,很多人都深有感触。院前急救转运中心刘瑞冰提到早些年开办学习班的经历,“编讲义的讲稿他都是第一个送来,厚厚的信纸写得工工整整,从不会用省略号代替内容。”那时,赵祥文不会做PPT,干脆用纸一张张画好框框,和电脑做的一模一样。课前十分钟,他肯定会在教室等候,并坚持站着讲课,他说“这是对学员的尊重”。
还在湘雅当儿科主任时,有病人送鸡来感谢,赵祥文知道后会批评当事医生,“病人是来看病的,不能拿人家的东西。”后来只要是病人送特产或礼物,实在推不掉的大家就一定给钱。
这样一位以严谨、严厉著称的老师,却有着一颗慈父的心。春节是急救中心最忙碌的时候,他总是会出现在病房,“今年我在长沙过年,没事来看看你们。”平平淡淡几句话让大家泪湿眼眶。
离退休办主任秦红文说起了一个让她铭记一生的事情。年她刚从卫校毕业,有一天值夜班的时候,一个8个月大的患儿不小心摔到地上,额头一片瘀青,她吓得直哭。第二天一早,赵祥文来查房,秦红文含着泪结结巴巴反映情况,没想到赵祥文安慰她,“你也是不小心才会这样,下次注意点。”他亲自出面和家长沟通,小姑娘感觉到一阵温暖。
赵祥文总是替人着想,生怕给别人添麻烦。有次,医院的路上摔伤了腿,大家要去接他上班,他竟孩子气地说,“你们要来接,我就不来了。”不一会儿,他拄着拐杖出现在病房。前不久,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杨龙贵听说老人住院了,去看望他,发现他竟在病床上改稿。“作者写篇论文不容易,杂志社也有安排,再说住院也没事做。”赵祥文说。
生活中的赵祥文有时还挺会逗趣。有年圣诞节,新生儿科走进来戴着小红帽的“圣诞爷爷”派礼物,原来是赵祥文扮演的,这让大家格外开心。
让人称道的还有他的淡泊。他风雨无阻坚持看门诊,根本不为钱。寒冷的天气,他总有一个习惯,洗净手后抱着听诊器不停地搓,为了不让冰冷的听诊器和手冻到孩子。过去上急诊、抢救病人,没有休息,也没有加班费,他没有半点怨言。退休后有人劝他“在家看病收挂号费”,他把头摇成“拨浪鼓”。在医院看专家门诊,50元挂号费按规定税后可得18元,他把钱分为三份:陪诊助手、护士各一份,自己只得三分之一。
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孩子们的病好了。
:
儿科泰斗赵祥文教授
赵祥文教授,中共党员,曾任主任医师、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年山东医学院本科毕业,在湖南医学院一院儿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年负医院,任首任院长。
70年代他牵头研究并指导全省用“人工合成枳实”升压抗休克综合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90年代开始研究大剂量肾上腺素对小儿心肺复苏的效果,成功抢救心脏骤停17分钟患儿,多次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临床工作期间发表论文70多篇,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主编有《小儿感染性休克》、《现代诊疗新技术》、《儿科急诊医学》、《临床儿科急诊手册》等医学专著,参加编写全国高等院校《儿科学》、《小儿内科学》统用教材、《急诊医学》试用教材,担任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等8本医学杂志副主编或编委。
先后任中华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会常委、中西结合医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儿科学会、湖南省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国际会员。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收录在世界名人录中、美国传记协会(ABI)选录在世界例名人录中。年荣获“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
赵祥文教授作为我国急诊医学和儿科急救的重要开拓者,我们共同策划,不断努力,推动发展。赵祥文教授的治学严谨、工作敬业、学风正派、生活简朴、待人诚恳、平易近人的个人品质令人难忘,他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急救医学的执着令全国儿科急救同道敬佩。
——医院、中华急诊医学会樊寻梅
赵祥文教授是我的恩师。他做学问敢为人先,首开中国儿童急救医学之先河。他行医术挚求精湛,先施医德高尚于人间。他育人才呕心沥血,甘为人梯,善当伯乐。他那严谨的学术,渊博的知识,以及对新知识的敏感,对科学的不断探索精神,都是后辈永远学习的丰碑。
——湖南省儿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儿科学研究所易著文
赵祥文是我国急诊医学学术界的老前辈,他以高超的急救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挽救了许多危急患儿的生命。他以充沛的精力和非凡的组织才能,使我国急诊医学学术界呈现出勃勃生机。
——湖南省急诊医学会朱之尧
他是一位满头银发、始终带着微笑的长者,任何人见了都会肃然起敬,只要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慈祥。因为慈祥,他那平易近人、不分贵贱的生活方式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那胸怀宽广、医院医院的每一名干部职工。他那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术情操激励着省内外的每一位儿科和急救工作者。医院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全国著名儿科专家,首任院长赵祥文教授。
——医院、湖南省儿科研究所祝益民
[编者手记]
走进赵祥文教授的家,记者惊讶于这个家的简朴。医院宿舍区几十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家具都很旧了,几乎没有什么装修。书房里堆得满满的都是医学专业书籍,从中国古代医学名著到外文专著,再到最新的儿科医学杂志,应有尽有。
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渐渐对老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他总怕麻烦别人。生病了不愿人家多来看望。他知道,儿科医生那么缺,他真希望自己不要挤占后辈照顾病人的时间。他最惦记的还是患病的孩子,是儿科的发展,是自己肩挑医院。
他不服老,甚至在后辈为自己庆生时,为虚岁和周岁的差距而郑重地声明。这种“计较”的背后,是对时间的珍惜。他手头还有那么多事等待他去完成,那本倾注他半生心血的《儿科急诊医学》要出第四版了,一两百万字巨著的修订,对于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而言,不可谓不艰巨。
这样的老人,在人们眼中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
(本文刊登于年9月29日《健康报》第7版人物专版)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