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4月到10月份,正是蜱虫的活动旺盛期,我们在踏青、扫墓时一定要警惕蜱虫的叮咬。
1蜱虫的危害蜱虫在吸血时,会分泌神经毒,有时使宿主麻痹或死亡,并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造成死亡或形成后遗症。
蜱虫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因血小板数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
医生提醒:到野外活动后,如果出现高热和斑疹等病情,要想想是否被蜱虫叮咬过。
2提醒:踏青尽量别在草地久坐外出踏青游玩时要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处长时间坐卧。
另外,在进入森林、草地时应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回家后要立刻洗澡,冲掉有可能沾在身体上的蜱虫。
3被蜱虫叮咬千万别轻易拍死如被蜱虫叮咬,用燃烧的烟头烫、用手指弹等,虽然可以将蜱虫从身体中分离,但并不科学,都会刺激蜱分泌更多病毒,会增加森林脑炎的患病可能。硬拔就更不可取了,不仅会刺激蜱,还会使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中。
医学专家建议:可用酒精涂抹,使虫头部放松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来源:羊城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