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天气慢慢变热,大家外出踏春、野炊、纳凉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据媒体报道,长沙5岁的甜甜,前些天和父母到野外野炊,绿树小草丛,甜甜玩得很开心。然而回到家后,甜甜告诉父母,后脑勺有点疼,以为是孩子玩累了,父母没有特别注意。
第二天下午,甜甜告诉父母,自己依旧觉得后脑勺疼。爸爸觉得奇怪,便轻轻的剥开女儿的头发检查。一看居然发现一只小虫粘附在甜甜的头皮上!
甜甜爸爸怀疑是蜱虫,便用小镊子小心的将虫子夹出来,但只夹出半截虫体,还有小半截仍然留在甜甜的头皮里面。第二天上午,医院,医护人员用专用夹子、无菌针才将蜱虫头部的残留部分慢慢挑取出来。
(网络图片)
还好甜甜父母发现得早,也没有掉以轻心,因为如果蜱虫钻入人体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到阴雨天气,患者会感觉瘙痒难忍。重者,可能会引起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等严重病症。
(
2大野)据了解,蜱虫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如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叮咬人后蜱虫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所以被叮咬的人有时会无痛感。
然而由于蜱虫的螯肢、口下板都同时刺入人体皮肤,所以被蜱虫叮咬有可能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还有些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其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甚至有可能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是不是很吓人!?
别以为小小的蜱虫没什么要紧的
要紧起来搞不好会要命啊
▼
采野茶被虫子咬后
下身疼痛,高烧不退,最后相继去世!
年4月,台州临海市白水洋镇60多岁的杨氏姐妹去山上采野茶,腿部被小虫叮咬,下山后两人下身疼痛,高烧不退,送医不到一周相继去世。经诊断,姐妹俩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专家说这是非常个例,多数人及时就医可康复。(via都市快报)
被半截虫子咬掉一块肉!
年7月,海宁的郭大姐被蜱虫叮在膝盖后面,腿一弯,虫子嵌在肉窝里。站直时,粗粗一看,就能看到这虫子,整片皮肤通通红。用手轻轻拔虫子,它虫脚乱抓,头更往肉里钻。医院就诊,医生用棉花蘸了麻醉药,涂在蜱虫上,一分多钟后,用手术钳慢慢把虫子拉出来,虫子嘴里竟然还含着一块血红的肉!(via都市快报)
(资料图)
女白领被迫挖肉取虫
年端午节小长假,武汉的胡女士和同事去神农架爬山。当晚她用手摸到后腰有个指甲大小、圆圆的小包。她让同事帮忙瞧瞧,同事看了说是个黑痣。回到武汉,胡女士让老公仔细看看。老公举着手电筒看了半天突然惊叫:“这东西是活的!”胡女士吓得差点晕倒。
第医院求治。医生经过检查后确认,这颗活的“黑痣”就是蜱虫。由于蜱虫的头部和两只“脚”都已经深深埋入她的皮肤,周围的皮肤已经出现感染和红肿,在充分考虑了蜱虫的特点和危害后,当天医生花了2个小时为胡女士做了扩创取异物切除术,小心挖除部分感染组织,蜱虫取下来时还是活的。随后胡女士接受清创消毒,缝合伤口后平安回家。(via楚天都市报)
医生提醒,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医生还特别指出,也有人在被蜱虫叮咬后没有任何症状,但这样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多月。
所以啊
外出游玩时千万要小心!
↓↓↓
蜱虫一般活跃在夏季,南宁入夏早,一般4、5月份蜱虫就开始活跃了,而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所以常遛狗、爱钓鱼、喜野外游玩者及儿童等四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蜱虫。如果去草地、树林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除了蜱虫,这些小虫子也要当心啊!
▼
▍内容来源:都市快报、
央视新闻┃图文编辑:陇南都市网
┃商务合作Tel:
┃转载授权请联系00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陇南都市网app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