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气温逐渐走高,细菌、病毒开始大肆滋生。近日,中国医院第三感染性疾病、肝病病房接诊手足口病患儿人数明显增多。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主要侵犯5岁以内的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余种,不同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有的孩子会多次患手足口病。
?普通手足口病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发病快,部分患儿首先出现发热,或伴有咳嗽、流涕,因而早期很象感冒;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口腔出现疱疹。多数患儿口痛明显,婴儿表现为流涎、拒食及哭闹,或被家长发现口内长疱;皮疹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其次是膝盖、肘部。典型的皮疹是米粒大小的疱疹和红疹,疱疹周围可能会有红晕,大部分不痒不痛。皮疹多少跟病情轻重不成正比,临床上还观察到重症病例反而皮疹稀少。
不典型手足口病容易误诊
1、感冒:发热是孩子生病最常见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或伴有咳嗽、流涕,大家都知道,感冒了。但是,这种感冒,既可以是单纯的感冒,也可以是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所以很多手足口病的孩子经常先到普儿门诊或急诊室报到。部分通过检查发现皮疹或口疱而转到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尚无皮疹或口疱的孩子,即使是专科医生也难以区别。一般发热1-2天皮疹出来才好鉴别。
2、丘疹性荨麻疹:多为蚊虫叮咬引起的虫咬皮炎。气温高的夏秋季节,孩子穿衣少,手、足、臀部常暴露,被叮咬产生皮疹,跟手足口病处于相同部位;其皮疹形态多为丘疹或小疱,也跟手足口病皮疹相似,因此经常被当作手足口病来就诊。但是皮疹多为丘疹或丘疱疹,瘙痒明显,陆续出疹,退疹后皮肤呈暗褐色。
3、水痘:水痘的皮疹也是疱疹,跟手足口病的疱疹类似,所以容易混淆。不同点在于,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瘙痒明显,手足臀部皮疹较少;疱疹约黄豆大小,疱液清亮。
?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手足口病发病5天内属于危险期,即使是轻症,也不能掉以轻心。尽早识别重症特别是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将大大提高!目前医学上尚无理想的指标来预测病情,最重要的是严密观察、综合分析。
以下情况提示重症,需立即送医
1、反复高热:体温超过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退热2-4小时后又高热。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或哭闹不安,头痛、呕吐,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抽搐。“惊跳”,通俗的讲法是像被吓到一样,全身一弹,通常睡眠时多见。有些孩子平常也可有这种表现,但不可能很频繁。另外,不少家长把孩子发热时的寒战当作肢体抖动,寒战见于发热初期,表现为全身发抖,手足凉、身上热;手足口病引起的肢体抖动与发热无直接关联,可为单侧或单个肢体抖动。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咳嗽突然增多,痰量增加,口唇发乌,甚至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出现了神经源性肺水肿,病势凶险。容易混淆的是,发热也可引起呼吸增快,肺炎也可引起痰多气促,但是手足口病上述呼吸异常表现更重,来得突然。
4、循环不良: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面色苍白,按压孩子手心足底后转红缓慢,是休克的早期表现。部分孩子发热时也可出现循环不良的表现,相对较轻。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由第三感染性疾病、肝病病房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意见建议请咨询您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