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是指经消化道感染和传播、能在肠道中复制、并引起人类相关疾病的胃肠道感染病毒。肠道病毒虽然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和感染,但引起的主要疾病却在肠道外,包括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脊髓灰质炎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夏秋季是主要流行季节,1~5岁儿童为主要易感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
2.致病性
病毒以上呼吸道、口咽和肠道黏膜为侵入门户,先在局部黏膜和咽、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和肠道集合淋巴结中增殖,病毒释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扩散至带有受体的靶组织,在淋巴结、心、肝、肾、脾等非神经组织中再次增殖并释放进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在少数感染者,病毒可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和脑膜组织等。脊髓灰质炎病毒识别的受体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在人体脊髓前角细胞、背根节细胞、运动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因而限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范围。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损伤是由病毒的直接作用造成的,病人由于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导致肌肉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力的强弱明显影响其感染的结局。至少90%的感染者因免疫力强或病毒毒力弱,仅表现为隐性感染;约5%的感染者因血清中有中和抗体,只发生顿挫感染,病人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并迅速恢复;约1%~2%的感染者因病毒毒力强或中和抗体少,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膜,产生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出现颈背强直、肌痉挛等症状。只有0.1%~2.0%的感染者产生最严重的结局,包括暂时性肢体麻痹或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其中以下肢麻痹多见;极少数病人发展为延髓麻痹,导致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成人脊髓灰质炎的病情往往比儿童病人严重。
由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所致的病例已显著减少;但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在全世界每年都有发生,日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