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注意了!近期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关于手足口病,相信各位父母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重症手足口病,给孩子健康带来的危害及引发的严重后果,本期的《小葵花安全调查》——儿童急诊室,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据了解,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
症状在最初感染后三至七天开始发展,这个时期被称为潜伏期。在这个时期里,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烧、胃口不好、喉咙痛、头痛、易怒。
2.口中出现疼痛的红色水泡,手掌、脚底以及肛门周围等位置出现红色皮疹。
发烧和喉咙痛通常是手足口病的首要症状,之后会出现典型的水泡和皮疹,通常在发烧开始后一两天。
3.部分患儿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大概5-7天就可以自愈,不留后遗症。
4.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需要特别防护的重症!
手足口病之所以会引起父母们的恐慌不仅在于传染性强,还因为手足口病也分轻重。
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自愈性,但少数患儿可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重症感染会夺去患儿性命,尤其是3岁以内的患儿。
重症手足口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患儿嗜睡、意识不清以及突发性全身性肌肉收缩等可怕症状。
如果孩子发生了惊跳,像被吓到一样的肢体抖动,就要警惕是不是重症手足口病引起的。
当病毒累及神经系统后若没有及时就诊,会继续发展累及心肺,引起心肺功能衰竭。
学会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如果怀疑患儿染上手足口病,并出现了以下情况要考虑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不宜再观察,必须尽早送医救治。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8.根据临床经验,极少数皮疹不典型的患儿易发展成重症
其实手足口病也没那么可怕,做好预防最关键。本期的《小葵花安全调查》—小葵花妈妈课堂,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担心之余我们不禁会问,有没有办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接种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目前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导致我国儿童患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就是肠道病毒71型,重症病例中82%、死亡病例中约93%都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接种手足口病EV71亚型病毒疫苗不仅可预防绝大部分手足口病的发病,还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的其他疾病。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EV71疫苗,年已在全国各地上市,6月龄以上、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到当地的疾控中心进行接种。
2.经常性彻底清洗双手。
专家指出,在众多预防方法中,最简单的“勤洗手”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要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不仅孩子要多洗手,家长在接触孩子之前也要确保双手是干净的。
以下几种情况特别需要多洗手:
饭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血泪、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沾染了脏东西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宝宝的粪便等污染物的,更要用消毒液反复清洗。
每次接触到污染物之后,因为手上沾满了细菌,所以务必用具有抑菌消毒作用的洗手液进行清洗。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的洗手液并非都具有抑菌作用。以“卫消证字”开头的洗手液能帮助杀灭或抑制常见致病菌,而以“卫妆准字”开头的并不具备杀菌、抑菌功效,只有清洁、去污的效果。
此外,洗手的动作也大有讲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才能达到有效清洁作用。
分享一张很实用的洗手步骤图▼
①掌心相对揉搓;
②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③手指交叉揉搓;
④掌心对手背揉搓;
⑤拇指在掌中揉搓;
⑥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⑦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⑧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
注意:
每步至少重复五次,要使用流动的清水。
3.清洁并消毒经常接触的表面和污染物品,包括玩具。
4.尽量不带孩子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
一定要去的话,最好戴上口罩进行防护。室内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5.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向孩子展示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最好不要将手指、手或任何其他物体放在嘴里。
《小葵花安全调查》
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
每周五、周六18:00播出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