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spring
time
预防正当时
不负好时光
春季传染病预防
春天万物复苏,
家长们已经迫不及待,
准备带孩子出门踏青了,
可你们知道吗?
诺如病毒、手足口等春季传染病,
也来这儿凑热闹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有效预防呢?
快跟随我们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吧!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引起胃肠道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痉挛等胃肠炎症状。
诺如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强:诺如病毒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2.群发性强:多为集体发病,幼儿园这样的人群密集场所尤其容易群发。3.儿童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在我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达15%。4.无特效药或疫苗: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
5.自限性强:诺如病毒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家长不必太过恐慌。
诺如病毒有哪些症状?
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感染者发病突然,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畏寒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可能出现发烧、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
如何处理诺如病毒感染物?
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呕吐物/溢出粪便污染地方的处理方式:1.安排其他人士远离被污染的地方。2.在整个清理呕吐物的过程中,须戴上手套及口罩。3.如果呕吐和腹泻发生的附近范围有未覆盖好的食物,应丢弃所有食物。4.清理弄脏的床单和衣服前应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接着浸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内30分钟,然后才清洗。若未能实时浸洗,便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5.用即弃抹布由外至内抹去呕吐物/溢出粪便,及后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清洗及消毒受染污的地方表面及附近广泛地方(最好消毒从呕吐物/粪便溢出边缘起2米内的范围),尤其是经常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扶手等。让漂白水在染污的地方表面停留约15至30分钟,令病毒变成不活跃,然后再以清水清洗,并让表面自然风干。6.切勿以拖把清理呕吐物。7.完成消毒后,必须把清洁用具浸泡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30分钟,然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8.所有清理工作完毕后,必须彻底洗手。
如何预防?
1.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居室及环境的卫生,清除苍蝇、蟑螂等害虫;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清洁后认真洗手;高发时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2.避免病从口入不吃生冷食品,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确认水源安全,饮用水煮开才喝,不要喝生水,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3.彻底煮熟食物避免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在超过摄氏80℃高温环境达30秒,诺如病毒便会死亡。因此,注意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海产和贝壳类食物,便可预防。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时,一定要彻底洗干净手,用香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再冲洗干净,并用一次性纸巾擦干。5.避免交叉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去公共场合尽量配戴口罩,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玩耍,外出回家要洗手,必要可做消毒清理。
1.诺如病毒一般会自我治愈,请家长保持冷静,不必过于惊慌。
2.请各位家长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场所,避免进食无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饮用水。
3.请各位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并及时将情况告诉老师。
5.孩子出现诺如病毒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6.切勿使用抗生素,避免病毒产生抗药性。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糖核酸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并且产生肠毒素,造成细胞损伤,而引起腹泻。轮状病毒由于外观长得像轮子而得名。
轮状病毒感染后的症状:
潜伏期短,起病急:潜伏期约1-3天。先呕吐,后腹泻:感染初期儿童会先出现呕吐症状,接着会出现腹泻。大便可以呈稀水蛋花汤样,或白色米汤样,带有少量粘液。后期由于经肠道丢失液体较多,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小便量少的临床特征。严重者出现脱水:由于频繁呕吐和腹泻,加上进食少,很可能会出现脱水,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出现以下情况,医院就诊!
1.有反复发热症状或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2.有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和进行口服补液;3.大便为粘液样便或有血便;4.持续性腹痛不能缓解;5.有精神较差或烦躁不安,口干喜饮,眼窝或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
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
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脑膜炎或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特点?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临床症状体征:根据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以下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接触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病孩子的唾液、疱疹液或粪便。
3、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经飞沫传播。
4、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手等。
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01
注意隔离患儿尽量不要去到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02
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儿:
1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
2是否有原有症状、体征的加重、恶化
3是否有前面所说的危重信号出现
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03
注意护理口腔内的疱疹会使患儿疼痛,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注意勤洗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在发病的1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患儿的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
04
皮疹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床铺应平整、干燥、清洁;
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必要时可戴「手套」;
臀部有皮疹者,应及时处理患儿大小便(尿不湿等),保持臀部的清洁与干燥;
如疱疹未破溃,可涂以炉甘石洗剂;如疱疹破溃,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05
注意消毒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水煮沸后开始计时)使用;
患儿的衣物、被褥等织物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
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学习用品、某些家具、地面、墙壁等或其他不会浸湿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无效的,需要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剂擦拭、浸泡或喷洒;
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如何预防?
1、6个月-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EV71疫苗。
2、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5、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
6、二胎或多胎家庭中有孩子感染,务必严格隔离。
猩红热病毒
猩红热是由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的4-5月份、冬季的11-12月份多见。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4-9岁儿童最为多见。
猩红热病毒的症状
通常先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体温能到达39℃左右)、咽峡炎。
之后1-2天,出现全身密密麻麻的鲜红色皮疹,压之可变色,疹子间没有正常的皮肤,用手触摸有摸磨砂纸的感觉。
有的孩子还伴有眼睛红、杨梅舌或草莓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合并脑炎、肺炎。
猩红热病毒的治疗方式
对付细菌,要用抗生素来治疗,特别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治疗,并且为了治疗彻底,至少要连续吃10天。
家长不要自己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一定要遵医嘱,按照疗程服用抗生素。
如何预防猩红热病毒?
猩红热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醒儿童保持手卫生,当手部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后,及时洗手。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则用手肘掩住口鼻。
2.环境通风和消毒。幼儿园、幼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30分钟。幼儿使用的食具应定期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玩具、家具要做好清洁,不能擦洗的玩具用品,可在户外暴晒1-2小时。
3.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若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