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漳州卫健委、闽南日报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
手足口病及其预防措施
▼
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通过粪便排出病毒。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
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预防措施
对于学校及托幼机构
应加强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做好缺勤登记等工作,加强玩具、卫生用品、餐具以及活动场所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
对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
在手足口医院、疾控系统以及托幼机构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识别与处置能力,并重点针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利用各种形式做好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工作。
对于儿童家长
—END—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