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季节致家长的一封信永福县小红

时间:2021-10-31 14:06:42 来源:脑干脑炎

SHUIDOU

手足口

战手足口知识你知道

什么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4-6月高发,部分地区10-11月出现秋季小高峰,发病率为37.01/10万~.06/10万。

手足口病高发期致家长的一封信

您好!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每年4—6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流行季节。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在人群中隐性感染比例较大,容量造成传播、流行,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传染源,潜伏期为2――7天。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等症状为特征。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为了让您的孩子平安地渡过手足口高发期,我园保健医生和各班老师已按照疾控中心的指导做好各项预防消毒措施,请家长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几项防控工作:

1、注意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

2、常清洗、消毒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及其他用品。

3、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尽量减少带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5、入园时配合保健医生做好晨检工作,如发现发烧、疱疹等情况请配合离园就医,就诊结果及时报告给本班老师。如家里有兄弟姐妹患上手足口的幼儿,也要隔离在家,隔离期不少于两周,隔离期过后方可返园。

6、患医院复诊,医院疾病诊断证明,入园时交给保健医生,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园。

7、孩子不来园时,家长要主动向班上老师请假,说明请假原因。

8、家长必须做到不瞒报,不误报,积极配合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永福县小红帽幼儿园

年4月20日

传播途径

Routeoftransmission

?发病前数天,患儿的咽喉部与粪便中就可发现病毒,即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发病1-2周患儿咽部排出病毒,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市疾控中心提醒:

(1)2-4岁幼儿,特别是家住城乡结合部、或由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发病症状。

(2)手足口病一般是在小孩之间互相接触传染开来的,幼儿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尽量戴口罩。

(3)手足口病的致病因子不同,得过一次也还有可能再得病,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卫生清洁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医院就诊。(4)若确诊为手足口病,要及时将孩子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

战丨手丨足丨口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发病特点

PersonalityTrait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我国全年可均发病,每年4-6月和9-11月是高峰期。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1.传染性强: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形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对幼儿危害大: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EV71,病死率可达10%-25%)。

3.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

?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

4.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5.控制难度大: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单位常出现暴发。手足口病早期表现

战丨手丨足丨口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早期表现

Earlyperformance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家长可以注意一下:

1

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2

发烧。高烧3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出疹期(普通型)

主要表现: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典型症状: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不结痂、不留疤。

非典型症状:皮疹小、厚、硬、少,可见淤点、淤斑。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受累期症状: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状: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状: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恢复期表现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发病之后2~4周,可出现脱甲。

预防措施

PreventiveMeasures

其实手足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但总的来说手足口病还是

"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的~”

最重要的就是——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接种疫苗”

1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12月龄以上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建议儿童、青少年及高危人群应尽早接种水痘疫苗。

2

水痘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

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在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5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衣服遮挡口鼻。

6

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睡眠;补充营养,科学饮食,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手足口病最容易在幼儿园传播并引起爆发,为此作为园方,应落实晨检制度:

1

晨午检:老师每日早晨应对入学的孩子进行晨检,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并做好记录,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医。传染病流行期,下午上课前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

2

因病缺勤追查:老师应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孩子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并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做好幼儿的实时追踪。

4

保持教室卫生:定时对教室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孩子餐饮具、台面、书籍及玩具的消毒,特别注意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容易触摸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如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此外,还应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

永福县小红帽幼儿园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bx/12911.html
热点排行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增强记忆力至……【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年健忘有处方

很多中年人都有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感觉,科学护脑和养脑对中年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