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麻麻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什么阴影。那么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想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诱才是最佳的途径,很多家长在百般无奈之下打孩子的屁股,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吸取教训,殊不知这样做实在是太危险了。
1、打屁股伤脑
轻轻地拍打屁股,对健康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用力过重,孩子就会感到疼,这时大脑就会受到刺激: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家长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就会使孩子臀部受到的撞击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就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甚至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2、打屁股伤肾
猛打孩子的屁股,容易损害孩子的肾脏。由于肾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用力过猛,皮肤下面容易产生瘀血,可能会危害肾脏的排泄功能,个别严重的,还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休克。
3、打屁股伤“智”
打屁股不仅伤脑,还会造成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根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专家对名2~9岁的孩子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在名2~4岁的孩子组中,未遭体罚的孩子平均智商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要高出5分,而另一组名5~9岁的儿童,差距则是28分。
4、打屁股伤“心”
打屁股不仅带来看得见的皮肉之苦,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父母或者其它大人打孩子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要考虑孩子的尊严,这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除了打屁股,类似的“教育”孩子的伎俩还有拧耳朵、打胳膊、打腿、打后背等,使用的工具有鞭子、拖鞋等。在此,需要郑重地告诉各位:孩!子!不!能!打!
对于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要尽量开导。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当然,父母最好还是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文章内容来自指尖育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