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那么“手足口病”是什么?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
对症护理
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8.首先还是全身的护理,要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一般护理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培养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如以下图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