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天气越来越暖,又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了。缘于年发生在安徽的一起公共卫生事件,“手足口病”至今仍被家长谈之色变。
那么,手足口病是否真的如此可怕,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平时该如何防治呢?
什么是手足口病?
顾名思义,手足口病是一组以患儿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其全年均有发病,以4~8月为每年的高发季,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有些患儿出现流涎、拒食等症状。
手足疱疹常出现在手心和足心,足心的疱疹多出现在大脚趾处,有些患儿在臀部亦会出现疱疹。手足疱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的特点。
手足口病和其他出疹疾病如何区分?
手足口病需与其他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鉴别,如幼儿急疹、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
幼儿急疹
首先,幼儿急疹的特点是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以1岁以内多发,主要由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通过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
其临床特点主要是患儿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其皮疹特点是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次日开始消退。
水痘
水痘与带状疱疹为同一病毒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临床病症。病原体均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疱疹浆液而感染。
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约7~8天。典型水痘患儿多于出疹前1天出现低热、不适、厌食等前驱症状,次日出现皮疹。
皮疹特点常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继之变为透明饱满的水疱,24小时后水疱内容物变混浊并中央凹陷,水疱易破溃,2~3天迅速结痂;皮疹伴明显痒感。
轻型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痊愈,全身症状和皮疹较轻。皮疹结痂后一般不留瘢痕。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患儿可见咽部充血,在咽峡部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总之,鉴别手足口病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普通的手足口病患儿一般病程1~2周,一般不会有后遗症。那么,为什么安徽的那起公共卫生事件会引起那么多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