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到孩子哭就想阻止

时间:2017-5-23 12:28:20 来源:脑干脑炎

作者

蔡真妮

本文转自武志红的书《为何家会伤人》

关于哭泣,我前面写过好几次文章分享了。之所以还要转载这篇文章,是感觉文章很简洁也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关于孩子哭泣,家长的职责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作者简介的文字背后,我会做一些补充说明。

孩子哭闹,父母该立即去制止吗?

父母该允许孩子哭泣吗?

成长的父母,最重要的标志是接纳、允许自己有情绪,继而也接纳、允许孩子有情绪。

懂得“同理”自己,才会“同理”孩子。

“同理”在前,才会顺藤摸瓜理清情绪来源。

情绪来源,才是父母疗愈孩子情绪的最好“抓手”。

1因为担心,所以不允许

我一向认为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

而一位心理学的专家却告诉我,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

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

雪琴说:

例如,父母儿童时代被教育“哭是无能的表现”,尽管当时非常伤心,因为父母的教育或者制止,这份伤心就被压抑下来。

当成人后,听到自己的孩子哭泣,潜意识深处那份被压抑的情绪冒出来,但因为成人大脑层面的信念很牢固了,立马就以“哭是无能的”来评判和压抑哭泣。

2接纳才能释放

一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四岁多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

一个老师搂着男孩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

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孩子情绪不好时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骤:

一、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

二、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

三、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

四、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上面那个老师对待哭闹的孩子就履行了这几条原则:首先认可孩子难过的情绪,然后帮孩子想个办法疏导和表达自己的感觉。

3情绪无好坏,它是自然的情感反应

关于孩子的情绪,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说怕恐龙,妈妈就说:那有什么好怕的,都灭绝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说:妈妈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实际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怕、恐惧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孩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感受,父母应该首先表达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导他去面对,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拒绝和否定孩子的情绪。

雪琴说:

情绪是灵魂的语言。因为大脑的信念、看法,更多是社会文化的教养结果,而情绪则是每个生命体的自然需求。

大脑的结构都是:负责呼吸、心跳的脑干感到安全后,才开启负责情绪、情感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感到开心、愉悦或平静后,才开启负责思考、创造、解决问题的前额叶。

所以,情绪得不到良好的流动,一个人往往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创造性。

4情绪被压抑,孩子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

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犯了错会撒谎,遭受欺负会隐瞒不报。

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

雪琴说:

不少家长会很气愤地跟我投诉孩子的撒谎、哄骗行为。为何孩子不能在父母面前呈现真实的自己?

因为父母经常有意无意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这样做才是对的、好的、讨我喜欢的;你那样做是错的、不好的、令我生气的。

这样,当偶然做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孩子内心有强烈的恐惧,生怕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爱了,于是欺骗、撒谎的行为就应运而生了。

5每一次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

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他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情绪属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畴,大人不应该为此负责。不要因为孩子不高兴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们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会说话了之后,大人在接纳他情绪的前提下,教他正确地沟通。学着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孩子就不会因为无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闹不止,逐渐就会做到遇到事情不惊慌失措,不发脾气,会尝试讲道理并寻求帮助。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在,变得通情达理,从容不迫。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有情绪,快乐、悲伤、孤独或兴奋,孩子也需要发泄情绪。因此,父母要学会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6我们的孩子,值得拥有更好的成长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往往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但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却发现我们其实有着很多不为大人所知的烦恼,也曾经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许我们在无助中度过了很多岁月,但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如此。

也许我们是稀里糊涂地长大的,也还长得不错,但我们的孩子应该更加享受成长的过程。

我们的父母在他们所知所能的范围内已经尽了他们的努力。

今天,曾经的小孩成为了父母,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努力,为孩子,也是为我们自己。

用文字记录点滴

用心灵感受成长

如有触动,欢迎分享哟!

长按识别







































百癜风
白斑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lx/607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