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不懂什么是习惯

时间:2018-10-7 21:05:04 来源:脑干脑炎

《习惯的力量》,它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

顾言

来源

国馆共读社区

今日共读目标

今天我们与领读达人

顾言

一起共读本书第一天

的内容。

在我们正常人眼里看来,习惯只不过是一种不需要刻意就可以自然做的动作或意识,并且一旦成型,就很难改掉,当然,这其中包括好习惯和坏习惯。

本书的观点是:习惯的力量支配着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如果你觉得自己换毛病习惯缠身,只要愿意去改变,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习惯,就能过得更好。

虽然习惯,这个几乎天天挂在嘴边,自以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词汇——但是,我们真的懂习惯吗?

习惯,在某些程度上来说,也是“直觉”即“智觉”,不需要思考,是习惯的一大特性。因为思考浪费时间,所以要形成本能反应。

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习惯在我们的体内是如何运作的,它怎样产生,如何才会被改变。

习惯被储存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很懒的,它能不工作就不工作,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行为经济学创始人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认为,我们大脑的工作机理分为两种,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是一种无意识的,几乎不费力气,例如回答1+1=?;而慢思考则需要耗费脑力,需要集中精力,例如计算28*53=?。

显然,生活中大多数事物我们仅通过快思考就能搞定,如若搞不定时慢思考再出来帮忙救驾。想想也是如此,如果什么事都由慢思考来参与计算,我们早就被累死了,甚至每次走路时,你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

《习惯的力量》一书也指出,现代神经学家发现,在大脑深处、靠近脑干,也就是脊柱和大脑结合的位置,有一个古老又原始的组织,叫做基底核。它控制着我们的自动行为,比如呼吸和吞咽;另外,它还存储着我们后天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

一旦发现我们的某项活动是种习惯时,大脑便交由基底核处理,以便腾出来去应付其他的“非习惯”或叫“异常”行为。而基底核则去套用已经储存好的解决模式,让我们处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这也就是丹尼尔·卡尼曼所说的快思考和懒惰的大脑。这种分工在人类进化史上非常有道理,当原始人突然碰到猛兽时,如果他还纠结于逃跑先迈哪条腿,早就完蛋了。

当习惯被储存到基底核后,就是在它的作用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运作。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国馆读书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白癜风如何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jblx/914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