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温馨提示
随着气温上升,手足口病从4月进入流行上升期,5-7月达到高峰。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准备好预防手足口病,让宝宝不“中招”了吗?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症状体征:根据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以下5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01、注意隔离
患儿尽量不要去到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02、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1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2是否有原有症状、体征的加重、恶化;3是否有前面所说的危重信号出现。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03、注意护理
口腔内的疱疹会使患儿疼痛,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注意勤洗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在发病的1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患儿的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
04、皮疹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床铺应平整、干燥、清洁;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必要时可戴「手套」;臀部有皮疹者,应及时处理患儿大小便(尿不湿等),保持臀部的清洁与干燥;如疱疹未破溃,可涂以炉甘石洗剂;如疱疹破溃,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05、注意消毒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患儿的餐具、杯具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水煮沸后开始计时)使用;患儿的衣物、被褥等织物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学习用品、某些家具、地面、墙壁等或其他不会浸湿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无效的,需要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剂擦拭、浸泡或喷洒;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