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中医体质与谷氨酸水平的研究
王新亭1,陈军虎2,刘佳2,李捷3,刘婷2,刘远新2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中医体质与血清谷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研究对象采取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别检测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血清中谷氨酸相对含量,并进一步比较不同中医体质病人间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维吾尔族病人的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中医体质类型的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谷氨酸相对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病例组以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病例组中证型间比较维吾尔族病人的气虚质、气郁质上升;阴虚质、阳虚质下降;同中医体质类型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谷氨酸相对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与维吾尔族间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体质;汉族;维吾尔族;谷氨酸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属中医“颤证”范畴,是临床常见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显著临床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仍未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以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为主要方法,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未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干预。本病发病年龄较晚,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预计本病病人将不断增加[1-2]。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5]。人群中的个体有着相近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共性,但由于先天禀赋及后天所得有异,个体将再次形成新的结构、机能、代谢和性格等方面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不同体质,其类型与生长环境、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生产过程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根据传统医学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认识,了解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饮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调查分析颤证(帕金森病)病人的中医体质分型,统计分析帕金森病的易感体质,通过纠正人们偏颇体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不同中医体质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存在的异同,从中医体质和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进一步认识、了解本病的发病、发展及转归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新疆医院医院神经内科年—年收治的门诊或住院帕金森病病人共例,参与体质调查和测血清谷氨酸病人共计例,男例,女例;年龄67.07岁±8.51岁。汉族帕金森病病人例,年龄68.20岁±9.32岁;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例,年龄65.91岁±7.40岁。对照组为同院本科或其他科室病人例,男例,女例;年龄67.07岁±8.50岁;其中汉族例,年龄68.20岁±9.31岁;维吾尔族例,年龄65.91岁±7.34岁。纳入研究对象各组间年龄、性别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组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满足英国脑病协会PD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年版)[6]。排除标准: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药物原因、中毒原因、脑炎后遗症、外伤及血管原因;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其他疾病和严重脏器衰竭等不能顺利完成本实验及不能配合实验者。
1.3对照组病例选择标准入选对象须排除其他严重性疾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4研究方法与质控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并由本领域副高级以上医师按照纳入标准对研究对象明确诊断,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mL。血液肝素抗凝,离心采集血清,于-80℃冰箱保存,理化实验室采用光谱法测定血清谷氨酸含量。
1.5中医体质量表计分方法采用现代专著《中医体质学说》(王琦著)提出的中医体质分类法。每种体质类型均按1分~5分的方法计算,其中,含“★”的部分条目是5分~1分负方向算分,其他均按正向计分。计算各亚量表积分时,亚量表得分最者,则倾向于本亚量表体质。
1.6统计学处理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width=11,height=17,dpi=±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数据资料方差存在不齐,采用Games-Howell近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谷氨酸气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标准品(见表1)
表1气相色谱法测得谷氨酸标准品相对含量相关数据
width=,height=82,dpi=
2.2两组研究体质构成情况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占30.3%。病例组体质构成阳虚质占17.9%、气虚质占27.0%、阴虚质占17.9%、气郁质占15.2%,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病例组亚组间进行比较,维吾尔族病人的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亚组间体质构成测试时总例数为例。详见表3。
表2两组间体质构成比较例(%)
width=,height=82,dpi=
表3病例组间体质构成对比例(%)
width=,height=82,dpi=
2.3病例组汉族、维吾尔族不同中医体质中谷氨酸相对含量测定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谷氨酸含量相比较,痰湿质、血瘀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病例组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不同中医体质病人谷氨酸相对含量测定(width=11,height=11,dpi=±s)
width=,height=,dpi=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病例组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占比较高,PD病人亚组间进行比较,维吾尔族病人的气虚质、气郁质构成比明显上升,阴虚质、阳虚质下降,同体质类型中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同体质间汉族、维吾尔族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未发现关于帕金森病中医体质与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的相关报道,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有部分学者在PD病人体质研究中发现PD易患体质主要集中于阴虚质和气虚质[7],同时也有学者对PD病人关于体质调查的相关研究,认为帕金森病主要为阴虚、阳虚体质,其次为气虚质、血虚质,但老年帕金森病病人以虚夹瘀为主。大多数研究普遍认为气虚、阴虚、阳虚是帕金森病的易患体质,未发现有关于气郁质属于易患体质的相关文献及报道,这种研究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各研究机构针对的研究地域和民族不同出现了体质的相应差异有关。气郁质是否属于易患体质有待进一步讨论,但气郁质观察者血清谷氨酸水平相对较低,提示一旦患病病情可能较重,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本病的发病与情志有着一定的关系,情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病情的轻重。气虚质属于易患体质,但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相对较高,提示气虚质体质PD病人一般病情相对较轻易控制,平和质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相对最高,所以平和质不属易患体质,多数属于健康者。
通过研究发现,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和中医体质对本病的相关性存在一致性。在帕金森动物模型的实验中,研究发现帕金森大鼠体内的谷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帕金森病人体内的谷氨酸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通过分析谷氨酸水平与病人的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发现,谷氨酸与帕金森病人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谷氨酸水平越低病人表现的症状也越严重;帕金森病人由于病程时间越长,谷氨酸的水平越低,类似结果也有相关研究报道[8]。
个体体质的变化过程中受多个因素影响[9-11]。体质是发病与否的先决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中医体质和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充分体现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精髓[12],同时体现出体质形成与后天因素、地理环境等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LauLM,BretelerMM.EpidemiologyofParkinsondisease[J].LancetNeurology,,5(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47(6):-.
[3]ZhangZX,RomanGC,HongZ,Parkinson′sdiseaseinChina:prevalenceinBeijing,Xi′an,andShanghai[J].Lancet,,():-.
[4]WangXP,SunBM,DingHL.ChangesofprocedurallearninginChinesepatientswithnondementedParkinsondisease[J].NeumseiLett,,(3):-.
[5]JMeissnerWG,FrasierM,GasserT,etal.PrioritiesinParkinson′sdiseaseresearch[J].NatRevDrugDiscov,,10:-.
[6]吴江.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5.
[7]刘峘,陈彪.帕金森病患者体质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32(7):-.
[8]GriffithHR,OkonkwoOC,O′BrienT,etal.Reducedbrainglutamate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NmrinBiomedicine,,21(4):-.
[9]周国霞,王玉洪,李清勇.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相关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2(3):24-26.
[10]韩淑辉,李康增,郑建明,等.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3(2):-.
[11]张向农,王欣,王梅,等.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7(5):13-16.
[12]张彪,刘远新,李婕,等.帕金森患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7):-.
width=74,height=74,dpi=
中图分类号:R.5R.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j.issn.-..23.
文章编号:-()23--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作者单位1.医院(河南范县);2.新疆医院;3.新疆维吾医院
通讯作者刘远新,E-mail:sjnk1
sina.